一
耳鼻咽喉疾病大致可以分为七类:先天性畸形、感染、异物、肿瘤、变态反应、创伤和全身性疾病在耳鼻咽喉头颈区的表现等
感染临床特点:
,多无全身症状或全身表现不明显。
,如:鼻阻塞,声音嘶哑,呼吸困难。
,使炎症范围不断扩大,如:急性鼻炎引起鼻窦炎、中耳炎。
处理原则
,保护和恢复器官功能。如急性喉炎。
,兼顾对症对因,如扁周脓肿。
,手术与药物相结合,如慢性扁桃体炎。
肿瘤临床特点
,难以发现:如鼻咽癌。
:如鼻咽癌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鼻阻塞、鼻出血,转移淋巴结肿大。
,多处受累
处理原则
,鼻咽癌首选放疗。
鼻及鼻窦变态反应,表现为鼻阻塞、大量水样涕、连续喷嚏、鼻痒。阳性体征为鼻粘膜、下鼻甲和中鼻甲苍白水肿或息肉样变。
抗生素用药原则
①尽可能明确致病菌类别,细菌培养+药敏,做到有的放矢。
②注意药物过敏。
③警惕药物副作用,尤其是耳毒性,氨基糖苷类。
④控制预防用药。
⑤注意联合用药适应症、配伍禁忌
二
鼻由外鼻、鼻腔、鼻窦三部分构成
软骨支架:鼻外侧软骨、大翼软骨
骨支架:鼻骨、额骨鼻突、上颌骨额突
鼻腔:鼻前庭(前鼻孔-鼻内孔),固有鼻腔(鼻内孔-后鼻孔)
危险三角区: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
外鼻的静脉主要经内眦静脉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内眦静脉可经眼上、下静脉与海绵窦相通,面静脉没有静脉瓣,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如疖肿)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称为“危险三角区”。
利特尔区:鼻中隔最前下部的粘膜下血管密集,分别由颈内动脉系统和颈外动脉系统的分支汇集成血管丛。该区即利特尔区,是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鼻腔外侧壁分别由上颌骨、泪骨、鼻甲骨、筛骨{内壁}、腭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构成。从下向上有三个呈阶梯状排列的长条骨片,分别称为下、中、上鼻甲,其大下依次缩小1/3,其前端的位置依次向后移约1/3,每一个鼻甲下方与鼻腔外侧壁均形成一个间隙,分别称为下、中、上鼻道。
筛泡是前筛最大、最恒定的气房。
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称之为
“窦口鼻道复合体”。
鼻腔黏膜包括嗅区黏膜和呼吸区黏膜,前者约占成人鼻粘膜的1/3。
易出血区
1、利特尔区
2、鼻中隔前下部的静脉构成静脉丛,称克氏静脉丛,为该部位出血的重要来源。
3、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部有表浅扩张的鼻后侧静脉丛,称为吴氏鼻---鼻咽静脉丛,常是后部鼻出血的主要来源。
鼻窦
鼻窦左右成对,共四对,分别是额窦、筛窦、上颌窦、蝶窦。
鼻窦与鼻腔发育不同,主要为出生后发育。
依据窦口引流的位置和方向以及各窦的位置,将鼻窦分为前、后两组。前组鼻窦包括上颌窦、额窦、前组筛窦,窦口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包括后组筛窦、蝶窦,前者开口位于上鼻道,后者开口位于上鼻道后上方的蝶筛隐窝。
生理性鼻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交替、左右交替有规律的
河北医大耳鼻喉重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