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
纸鸢
碧落秋方静,
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
终共白云飞。
纸鸢、风鸢、风鹞、鹞子、
纸鹞、纸鸦、纸鸱
风筝
依歇
丧磨坊
我会认:
yī 依旧依然
依依次依靠
依照依依不舍
xiē 歇息
歇歇业
歇工
sàng 丧失
丧丧气
丧事
磨房
mò 磨石
磨磨面
电磨
fāng
坊牌坊
自由读课文,先读得正确、流利,再一边读一边想:课文围绕着风筝给我们介绍了哪些事情?
(1)童年时候放风筝是件很快乐的事情。 (2)课文分写了几个小伙伴在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事情。
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风筝做好以后该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谁能想象一下?
(这就是“憧憬”)
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在芦塘里拨几根细苇,再找来几张纸,我们便做起风筝来。,,却什么也不相了。我们依然快活,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我们的名字写在上面。
我们怎么做风筝?
链接动画
一个人用手托着,另一个人牵着线,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那线一紧一松,风筝就凌空而起,渐渐高过树梢了。牵线人飞快地跑起来。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翩翩飞舞着,我们快活地喊叫着,在田野里拼命地奔跑。
轻声读课文,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
朗读,体会孩子快活的心情。
哪个词最能反映出“我们”当时快活的心情?
风筝,又名“木鸢”、“纸鸢”、“风鸢”。中
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
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
不下”。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发明纸以后,
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 到五代(公元907─960年)李邺加以改进,装竹
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
“风筝”。
资料库1
风筝简介
风筝最初出现与军事密不可分,古人利用风筝
进行测距、传讯、侦察。传说公元202年,汉王刘
邦率大军进攻楚霸王项羽,在垓下把楚军重重包
围,韩信为了瓦解项羽部下的军心,在风筝上系上
小竹笛,夜晚放飞到楚营上空,竹笛迎风作响,汉
军配合笛声高唱楚歌,项羽士兵听到熟悉的旋律,
思乡之情顿起,士气低落,终不敌汉军而败。经过
千余年的反复实践和不断改进,逐渐完善起来的工
艺设计,使风筝的扎制技术日臻精巧、合理而易于
放飞。
资料库2
风筝与军事
风筝PPT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