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实习名称:工程地质实习
专业: 铁道工程
学号:
姓名:
实习地点: 黄湾——龙门洞
实习时间: 8月16日~ 8月25日
实习成绩:
指导教师(签字):
2011年 8 月 25 日
目录
一实习简介 3
二自然状况 3
自然地理位置 3
自然环境概况 3
三地形地貌 3
1、堆积地貌 3
2、侵蚀—堆积地貌 3
四地质岩性 3
五地质构造 3
六水文地质 3
七不良地质问题及灾害 3
八工程地质问题 3
九收获和体会 3
一实习简介
实习时间:2011年8月15日~8月25日。
实习地点:峨眉山黄湾至龙门洞。
实习人员:但强强(组长)李世甫李知融申伟胡奇光邳宏伟。
实录,但强强上图,申伟收集标本。
实习目的:了解黄湾至龙门洞沿线地质情况,学习绘制地形图、地质剖面图。
二自然状况
自然地理位置
峨眉山雄踞四川盆地西南隅,邛崃山脉最南支,地处四川省峨眉山市。主峰万佛顶位于北纬29°30′32″,东经103°19′55″,坐落于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原本是大峨山()、二峨山(1909m)、三峨山(2021m)及四峨山(982m)的统称。而今的旅游胜地是专指大峨山。此次实习的线路是沿着清音电站——龙门洞口的线路。
自然环境概况
峨眉山最大高差达2600m。按其高程和高差,大峨山应属于强烈切割中山;龙门洞一带应属于中等切割中山;山麓地带龙马山,红珠山等则是具有残丘的特征的低山,峨眉平原则以西南高,东北低的特点。
区内水系属大渡河水系。受西南高,东北低的地形控制,河流流向均自东向西,并在归入大渡河后继续东流至乐山注入岷江。
峨眉山的垂直气候分带十分显著。山麓平原地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暖夏热、四季分明,降水集中在夏季;山地中部为冬长夏暖的山地温带气候;山顶为亚高山寒温带气候,冬季漫长寒冷,终年阴湿无夏。
三地形地貌
1、堆积地貌
峨眉平原在构造上是一断裂下陷带,由于峨眉断块山上升,侵蚀作用强烈,为峨眉平原的块积提供了物质来源。据地质考察证明,在沉积基底上堆积了第三纪以来各时代的河湖相地层达300余米。峨眉平原面积约200KM,海拔400~~490米。大致以峨嵋河为界,北面主要由峨嵋河及其支流双福河、粗石河冲积而成近代冲积平原。以南则为不同时代的洪—冲积扇堆积,以及冰水堆积而成。
洪—冲积扇分布在峨眉山、二峨山山前地带,它们的大小和形成时期各不相同。其中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是由张沟、柳溪河等冲积而成的高桥洪—冲积扇。扇顶位于高桥,相对高度30米,以3%~~%的坡度向东北方向倾斜,至鞠槽、青龙场一线相对高度为17米,~~1%高桥洪—冲积扇,除西北侧被临江河左河床(王曹)切割外,其余扇面保存较完好,多以垦为农田。高桥洪
—冲积扇从张沟出口自高桥附近,为黄色粘土及砾石层组成,厚度约20米,砾石大小混杂,分选性差,大者可达2~~3米,以花岗石、玄武岩居多,有人疑为冰川堆积,扇面上还点缀着侏罗系砂叶岩构成的残丘,相对高度10~~15米。
在山丘地带,如报国寺、师范校等处,还分布有范围不大,坡度大,物质来源近、堆积厚度不大的洪积扇(冲出锥)由于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常以不对称垒迭式洪积扇出现。新扇位于老扇北侧,以涧曹沟洪积扇最为典型。
2、侵蚀—堆积地貌
河漫滩:分布在近代河流两岸,由砂、砾石组成,一般高出枯水位2米;
工级阶地:分布在峨嵋河、临江等现代河流两岸,平原区以上迭阶地为主,山地则为基座阶地,相对高度2~~10 米;于线路100到400米处有大面积的一级和二级河流阶地。
Ⅱ级阶地:见于峨嵋河张坝、王田坝等地。为基座阶地,因受现代流水切割,多呈垄岗状分布;
3、侵蚀—构造地貌
丘陵:主要分布在峨眉山东麓地带,由白垩系粘土组成,其形态受岩性影响多呈浑圆状。丘坡平缓丘间沟谷发育。海拔高度500~~600米,相对高度50~~100米;
低山:分布在二峨山前缘及峨眉山北段,海拔500~~1000米,相对高度100~~300米,二峨山前缘低山由三叠系须家河组砂质岩构成。山岭呈串珠状;而峨眉北部低山,由白垩系夹关组砂岩构成,多为单斜山岭。
4、侵蚀—溶蚀地貌
其实—溶蚀中山分布在二峨山断层以南,为二峨山主体,海拔800~~1200米,主峰2037米,山脊圆滑,呈峰丛状,基岩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溶洞:区内溶洞发育良好,计有八仙洞、鱼子洞、老虎洞、紫蓝洞等十余个,其中八仙洞在柳溪河右岸,海拔570米,相对高度30米,人可通行,洞内石钟乳发育。
四地质岩性
峨眉山区地层出露较全,在全世界出露的13
西南交大峨眉校区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