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质谱法
第一节经验
1)在正离子模式下,样品主要以[M+H]+、[M+Na]+、[M+K]+准分子离子被检测;在负离子模式下,样品则大多以[M-H]-、[M+Cl]-准分子离子被检测。
2) 正离子模式下,样品还会出现M-1(M-H), M-15(M-CH3), M-18(M-H2O), M-20(M-HF), M-31(M-OCH3)等的峰。-13,21-26,37-,50-53,65,66 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合理的,否则,所判断的质量数最大的峰就不是分子离子峰,.因为一个有机化合物分子不可能失去4~,失去的最小碎片应为CH3,它的质量是15个质量单位.
3)分子离子峰应为奇电子离子,它的质量数应符合氮规则:在有机化合物中,凡含有偶数氮原子或不含氮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为偶数,反之,凡今吸奇数氮原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奇数,这就是氮规则。运用氮规则将有利于分子离子峰的判断和分子式的推定,经元素分析确定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后,若最高质量的离子的质量与氮规则不符,则该离子一定不是分子离子。
如果某离子峰完全符合上述3项判断原则,那么这个离子峰可能是分子离子峰;如果3项原则中有一项不符合,,有些化合物容易出现M-1峰或M+1峰。
M-15
(.CH3)
M-27
()
M-32
(CH3OH,S,O2)
M-16
(O)
M-28
(CO,CH2CH2)
M-33
(CH3+H2O)
M-17
(.OH,NH3)
M-29
(CHO,C2H5)
M-34
(H2S)
M-18
(H2O)
M-30
(CH2O,NO)
M-35
(Cl)
M-26
(CN,HCCH)
M-31
(OCH3,CH2OH)
M-36
(2H2O,HCl)
第二节: 基本原理
质谱是唯一可以确定分子式的方法。而分子式对推测结构是至关重要的。质谱法的灵敏度远远超过其它方法,测试样品的用量在不断降低,而且其分析速度快,还可同具有分离功能的色谱联用。
具有一定压力的气态有机分子,在离子源中通过一定能量(70ev)的电子轰击或离子分子反应等离子化方式,使样品分子失去一个电子产生正离子, 继而还可裂解为一系列的碎片离子,然后根据这些离子的质荷比(m/ze)的不同,用磁场或磁场与电场等电磁方法将这些正离子进行分离和鉴定。由此可见质谱最简单形式的三项基本功能是:
(1)气化挥发度范围很广的化合物;
(2)使气态分子变为离子(除了在气化过程中不产生中性分子而直接产生离子的化合物);
(3)根据质荷比(m/ze)将它们分开,并进行检测、记录。由于多电荷离子产生的比例比单电荷离子要小得多,通常取z等于1,e为常数(1个电子的电荷),因而就表征了离子的质量。
这样,质谱就成为了产生并称量离子的装置。由于各化合物所形成的离子的质量以及各种离子的相对强度都是各化合物所特有的,故可从质谱图形中确定分子量及其结构。
电离方式:
一般,MS测定采用电子轰击法(electron impact ionization,简称EI),故称EIMS。它是应用
质谱知识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