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讲解:李加顺
什么是“周”?一般认为《易经》是在周代形成故而得此名,我个人不太同意这种说法。之所以称为“易经”,虽然其中也包含有形成于周代的意思,但其本意更应该是周而复始,万物的循环。那么,“易”又当何解?很多人翻译成“日月”,或者从蜥易之变,《说文》中就有“易,蜥易……象形”,又说“日月为易”。
“周易”春秋时,就有《周易》提法,在《春秋左传》这部史书当中,多次提到“周易”,但从当时人们运用的《周易》看,包括六十四卦的卦画(符号)、卦辞、爻辞。
“易传”战国时,以解释《周易》为宗旨的“易传”成书,《周易》、“易传”并称为《易》。
,“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西汉以降,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采纳了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孔子儒家的著作称为“经”。《周易》和“易传”被称为《易经》,或直接称为《易》。
《颐》:“慎言语,节饮食”
《乾》:“进取”
《节》:“节制”
《坤》:“包容”
《豫》:“安逸”
《需》:“饮食宴乐”
《谦》:“低调”
《蒙》:“防微杜渐”
《蹇》:“反身修德”
《无妄》:“守正则亨”
颐卦:口,牙齿;
颐
鼎
鼎卦:鼎足,鼎腹,鼎贰,鼎弦;
《周易》性质
学界长期以来的分歧:筮书(朱熹),历史书(章太炎),哲学书(庄子),宇宙代数学(冯友兰),玄学,百科全书,等。
从“易传”对《周易》的解说看,主要是解说它的筮占功能。“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汉代以后,《周易》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物之情。
易经PPT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