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手术后苏醒延迟原因分析
张正毓(通讯作者) 李守荣熊森彪(云南省楚雄州广通医院麻醉科 651225)
【摘要】目的为了有效预防和避免全身麻醉术后苏醒延迟的发生,减少返流、误吸等并发症。方法通过对8例全身麻醉术后发生了苏醒延迟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预防和减少苏醒延迟的措施。主要通过积极术前访视,掌握病史及辅助检查资料,评估患者存在可能发生苏醒延迟的各种病因,制定合理麻醉方法和用药计划,加强术中监护和麻醉管理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对症支持治疗后8例患者完全苏醒安全返回病房,无并发症及意外发生。结论全身麻醉后苏醒延迟有多种因素引起,增强防范意识和积极处理危险因素,可有效减少或避免术后苏醒延迟的发生。
【关键词】全身麻醉苏醒延迟原因分析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1-0188-02
现代麻醉技术能使绝大多数患者在手术结束不久即可苏醒。但麻醉方法和麻醉用药不同,药物协同作用和药物药代动力学不同,麻醉后苏醒时间的长短不同。一般认为,全麻结束后90min患者意识仍不恢复称为为全麻后苏醒延迟。[1] 麻醉苏醒延迟是全麻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常常会导致病人呼吸抑制,增加病人呕吐、误吸,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不利于病人重要器官功能的恢复和术后康复。针对苏醒延迟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有效预防和减少苏醒延迟的措施。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8例,男7例,女1例,年龄30-69岁7例,3岁1例;7例为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全身麻醉,1例为非插管全麻。所有病例术前均意识清醒,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非颅脑手术病人。
麻醉方法 7例气管内插管静-吸全麻患者,入室后立即面罩吸氧,开放静脉,常规持续监测BP,HR,R,ECG,SPO2,PETCO2等;记录输液量,尿量,失血量。在芬太尼,丙泊酚和(或依托敏脂),力月西,仙林诱导下经口气管内插管,接Narkomed Gs麻醉机IPPV,潮气量8-10ml/kg,I:E比1:,呼吸12次/分。术中给安氟醚(或异氟醚)持续吸入,丙泊酚注射泵注入,间断静注芬太尼、仙林维持全麻。1例非插管全麻者,给氯胺酮,安定肌注,羟丁酸钠静注。手术结束前20-30min即停止静脉麻醉药和吸入麻醉药,。
病例回顾:
外伤性脾破裂,失血性休克,剖腹探查脾切除术2例;胸腹联合伤,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血气胸,创伤性湿肺,行肋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2例;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并左腹股沟斜疝崁顿,急性心肌梗死,感染性休克1例。右股骨骨折,乙型肝炎,肝功能及凝血功能差,广泛术野渗血1例;开腹胆囊摘除术,术后未清醒过早拔管1例;3岁,10kg,阑尾炎切除术,氯胺酮80mg,,。。
本组病例经保暖,提高病人体温,适当催醒,对症支持治疗后,8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Steward苏醒评分达4分以上后安返回病房,无其它麻醉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1-, 小时,手术结束后苏醒时间最短 小时,。术后出现苏醒延迟时,必需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舌后坠、呕吐、误吸;监测生命体征,体温,肌松,ECG,SPO2,PETCO2,必要时检
全麻手术后苏醒延迟原因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