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陈田鹤音乐创作的影响
摘要:陈田鹤是“西体中用”思潮中的探索者之一,在艺术歌曲的创作领域成绩斐然。文章通过对陈田鹤创作历史发展、作品题材体裁、技法形态等角度的分析,剖析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其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近代音乐思潮;近代音乐家;中国古代音乐文化;音乐形态;音乐题材;陈田鹤
中图分类号:J6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217204-0054-06
随着清诰末民初“西乐东渐”思潮的发展,以学堂垠乐歌为形式的“西体中用”思想开始作用于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对之进行理性基础层面的探讨,以求得与世界同流共进的机蒗会[1],是近代音乐家追求的目标之一剂。与“全盘西化”、“国粹派”三足而立酎的是“西体中用”思想,在赵元任、萧友壕梅、黄自、青主等中国早期接受西方专业音乐教育思想的先驱者的音乐实践中得以钛体现。他们逐渐意识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桨对当时专业音乐民族化发展的根源文化意姣义。正如赵梅伯留法时的慨叹,要像法国锁“六人团”和俄国“五人团”所建立起来揖的民族音乐影响那样[2],中国音乐家性们有意识地挖掘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并实践烷于艺术创作是当时中华民族文化觉醒意识
霸的体现。这里除了王国维的《宋元戏曲考》、萧友梅的《17世纪以前中国管弦乐呻队的历史研究》、王光祈的《论中国古典蜀歌剧》等专题性的古代音乐文化的理论研渍究外,在作品中对古代音乐文化的直接或盯间接引用及借鉴,成为中国近代音乐家们艺术创作的重要角度或形式,如青主的艺ò术歌曲《大江东去》、萧友梅的管弦乐《羞新霓裳羽衣舞》,以及赵元任将其歌调进味行中国风格的时代新声创造[3],其中镎就有“西皮过门”和《江上撑船歌》民歌ヨ音调的引用等,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转型的成功实践。这一实践中,艺术歌曲成为绒中国新音乐家们实现传统文化转型思想的坩主要体裁之一。
陈田鹤就是“西体中用腺”思潮中的探索者之一,在艺术歌曲的创潲作领域成绩斐然。1936年就出版了《┈抒情歌曲集》,1937年写了多首以民榍族文化振兴为题材以及呼吁抗日的歌曲,1937年出版了《回亿集》,1943年出版了《剑声集》等歌集,建国以后因渤乐团工作需要,又创作了大量歌曲。据常罡统计,其歌曲作品有103首[4],咔其中较有影响的艺术歌曲有34首[5]境。还以古代史题材创作有歌剧《荆轲》(1937,未完成)、管弦乐《夜深沉》褥、清唱剧《河梁话别》和以古琴音乐《广初陵散》为素材创编的乐队同名曲。此外,М钢琴曲《序曲》、歌剧《桃花源》(19怿39)、舞蹈《荷花舞》等音乐中,也不岚同程度地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进行了发掘
ぁ,这些探索使其成为当时“西体中用”的蛤代表性作曲家之一,并成为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作曲家中的翘楚。陈田鹤被认为是黄а自艺术歌曲创作精神的传人,主要原因就是他在20世纪30年代艺术歌曲创作中合理嫁接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和西方和声摸艺术,并成为这一领域中的佼佼者。正如赵梅伯和廖辅叔对其艺术内涵的解析那样迮,他自幼好诗的习惯是其艺术创作的源头犍[6]。他在作歌时,总要把诗词反复吟诀咏,深入理解诗词的内容,然后考虑整篇吒的布局,直到考虑到完全成熟了才动笔。铿他的音乐不是诗句的陪客,钢琴也不是人丙声的陪客,它们一同承担了传达诗中情境尽的任务。他在中国音乐近代艺术歌曲创作颦中,在诗与乐结合方面做出了表率并达到厍一定水平[7]。作品中的诗化意境和中崽国民族特性的美感,使其乐中有诗境,乐洋中有古味,是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其艺术蜘创作影响之使然。
一、从创作发展看古代音乐文化影响的轨迹
陈田鹤的音乐生不涯分为温州初学和上海深造、温州和济南浮创业、重庆和北京建业等阶段,其创作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创作带有技法磨练的痕迹,其作品表现出鲜明的对西方殚传统作曲技术的尝试痕迹,也有部分作品矣综合运用中外音乐的思维,带有理想主义能式的唯美之风[8],但技法上积极探索
岂,观念上大胆创新;中期以民族“时事”内容的大量引用为表象,其中体现有民族塥觉醒的意识,其抗战题材中不乏艺术格调锃高雅的脱俗之作;后期的成熟表现在体裁楷、题材的多样化综合处理上。他对中华民劝族命运的关注和对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由伴衷喜爱,是其成就功业、屹立于乐史的关鹪键所在。
温州永嘉学派是中国古代文化弋中的精粹之一,陈田鹤自幼饱受古代文化谭的熏陶,从叶适(1150—1223)骞等前贤和永嘉风土华物中找寻艺术营养,旭甚至家乡精致的茶具及其茶文化也成为其碑审美思想塑造的源头;他还善于从永嘉当⑵时的舶来音乐艺术中学习音乐。陈家书香蜣门第对中国古代文化极为崇尚,“猫儿戏”越剧在家乡的演出使陈田鹤获得了早期蝴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营养。那时的永嘉已陟经渗透了“学堂乐歌”的新音乐活动和五靖四以后的新文化思想,风琴或钢琴伴奏下汽的童声
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陈田鹤音乐创作的影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