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村金银器赏析(一)
1970年10月,在陕西西安南郊何家村唐长安城兴化坊内,发现唐代窖藏一处。在两个高65厘米、腹径60厘米的巨瓮和一件高30厘米、腹径25厘米的大银罐中,贮藏了金银器、玉器、宝石、金石饰物、金银货币、银铤、银饼和药材等干余件。其中金银器物达265件,是唐代金银器的一次空前大发现。
金银器中,饮食器有碗、盘、碟、杯、壶、羽觞等130件,药具有锅、盒、铛、瓿、石榴罐等49件,盥洗器有罐、盆、水器等14件,日用品有灯头、熏炉、熏球、锁钥等32件,装饰物有钗、钏、铃铛等40件。
何家村金银器中有纪年铭记的,最迟是??安县开元十九年(731年)庸调银饼。但根据唐代花纹及金银器形制的编年,上限可早到7世纪中叶,下限可到8世纪中叶。
属于7世纪中叶的金银器,有蔓草龙凤纹银碗、双狮纹莲瓣银碗、海兽纹云瓣银碗、狩猎纹高足银杯、人物八棱金杯、乐伎八棱金杯、掐丝团花金杯、双狮纹单柄金铛等多件。这些器物的装饰面,采用十二瓣划分手法,且多S形或U形瓣;器底有焊接的装饰圆片。尤其八棱形器物的出现,显然受到萨珊银器工艺的影响,反映了初唐金银器的时代特征。
金银器制造工艺复杂精细,切削、抛光、焊接、铆、镀等工艺已普遍使用。焊接已有大焊、小焊、掐丝焊,技巧纯熟,焊缝不易发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盘、盒、碗等器物上,都有明显的切削加工痕迹,起刀和落刀点显著,刀口跳动亦历历可见。小金盘的螺纹同心度很强,纹路细密,盒的子扣系锥面加工,子母扣接触密闭,很少有物件轴心摆动情况,证明当日切削加工已趋成熟,这在中国机械工业史上应是比较重要的发现。
这批见证大唐辉煌历史的何家村出土金银器,全部存放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时隔近五十年,本刊选取最精美的部分金银器予以刊登,供诸君赏析。
狩猎纹高足银杯
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由杯体、托盘、高足三部分组成。杯体为敞口、圆唇,筒形腹。腹下由一托盘托住杯体。高足上部较细,中间有算盘珠式的节,下部为喇叭形底座。杯身通体以鱼纹为地,上部一周突棱及下部一周条带将其纹饰分为三组:上部及下部均为波浪形缠枝纹;中部是器物的主题纹样狩猎图,描绘了两个狩猪场面:其一为一人骑马转身向后射箭,,两者之间为一头野猪。其二为一人在马上转身将弓挟在怀中,注视着身后,而后面的骑马者箭刚离弦,射中马前方一头小鹿,箭头己穿透鹿身,此鹿上方还有一头惊恐万状的鹿,前方则为一只正在逃跑的狐狸。托盘立面为一周二方连续的缠枝纹,底部为一八瓣莲花。高足中部算盘珠式的节上錾刻一周联珠纹,下部的喇叭形底座表面布四朵桃形花结,器底刻有
“马舍”二字。
这种高足杯形是来自西方的一种酒器,杯体用来盛装液体,器足用以执手和放置。“马舍”是工匠名。
金筐宝钿团花纹金杯
1970年西安市何家村出土
杯口外侈,器壁有内向的弧度,“6”字形的把手铆钉在一片“十”字形金片上,与杯身固定。杯身制造成型后,进行了仔细的打磨处理,因此腹身有密集的等距?x平行线。在光滑的器腹表面上,由上下两端相对的四对如意云头纹分割成四个相对独立的单元,每个单元中装饰一
何家村金银器赏析(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