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这套书是为课外(或业余)阅读而编写的。
通常,这一类型的书多是这样编的:首先对所推荐的书籍做一个内容简
介;其次介绍一下作者生平或时代背景;再次是阐析一番该书的思想内容、
或人物形象、或艺术特色等等;最后附录些书中的名言警句与精彩片段。
这样的指导是否最有效、是否真正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是很可
斟酌的。
我们在做一种新的尝试。这尝试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读书的恒久魅力在
于读书生活的本身。当一个特定的人与一本特定的书相遇时,两者间所构成
的那种交流与心灵经历,是最诱人的。我们所要展现的,不仅是书本身,而
且也是这样一种读书生活,并注重给予阅读方法的指导。因此,每个书目的
导读不是面面俱到的泛泛而谈,而是强调感受独到的一己之得;不要求固定
套路的千篇一律,而强调个性独具的百花齐放。这种将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摆
进去的写法,可能会给读者某些读书生活的感染,从而激发其读书的兴趣。
书目的选择,我们参考了“希望书库”、“百部爱国主义优秀图书”和
教育部历年向中小学推荐的图书馆必备书目等内容,又结合青少年的实际,
兼顾各领域知识的全面与平衡,认真地选定了这批书目。“儿童版”以古今
中外经典性的儿童读物为主;“少年版”以较典范的普及性读物或选本为主,
旨在开阔视野,构筑进一步深入阅读的基础;“青年版”以人类文化史上的
一些经典名著为主,可使读者对人类文化与历史获得一些较深入而系统的认
识。按照这样一个过程读书,我们想是比较实际和有益的。因此,这套书所
指定的书目也可以作为个人购书或学校图书馆藏书的一个重要参考。
书中“导读书目”与“提要书目”的区分,并不是重要性与否的区分,
许多列入“提要书目”的书,在文化史上的重要性与影响力其实并不亚于“导
读书目”所列的品种。进行这种区别,一是希望在有限的篇幅里纳入更多的
内容,以给读者提供一个更大的择书空间;另一方面也考虑了不同的书对不
同年龄读者的适应性或代表性。所列书目的版本,一则考虑到其较强的权威
性,二则顾及它对读者的适应性,此外也兼顾了所荐版本的相对流行性,以
使读者便于觅得。有些书版本很多,我们就不作具体推荐了。
读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也是最有效的思维训练。即便是在“多媒
体”、“信息时代”的今天,文字阅读所必须诉诸的那种想象力与形象再造,
仍是别的媒体所无法取代的。所以,读书生活永远不会过时。
哲学、心理学
[综合导读]
哲学的英文单词是。由两个希腊字构成,
意为爱, 意为智慧,合成爱智慧。由此可见,哲学是诉诸人的理性的,
理性中的最高境界是智慧,哲学是智慧对世界的分析和探索。这种分析和探
索的动力是爱。所以,说到头,哲学是从感性出发抵达理性的。作为一种心
灵智慧的学问,我们把心理学也放到这一块中来,以使哲学智慧获得一种认
识论的深化。
如今哲学已经成为一门学问、一个学科、一种专业。在专业分工日趋细
密的时代,哲学离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远。在外行人看来,它似乎是某些
智力优越者的专利,是某些深奥费解的高头讲章,它拒绝所有人间烟火,在
某个高远的云端用智者的目光俯视芸芸众生。
我想,这种理解要么是我们的一种误会,要么是哲学家们进了误区。在
我看来,爱智慧是人类共有的一种素质。在此意义上说,每个人都可以称得
上是爱智者,也就是哲学家。哲学并非某些人享有的特权和专利,事实上它
渗透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它时刻被人们体验、发现、爱。这种状态构成的是
一种哲学的生活。每个人都置身于这种哲学的生活中。此外,还有一种所谓
哲学的专业,它由一系列著书立说的哲学家及其著作学说构成。这是一个哲
学书的世界,哲学书的世界与人的世界息息相通,并从人的世界获得活力和
灵性。
人类文明悠久深远,积累而成的书的世界也堪称浩渺无边。哲学书和所
有图书一样,也有优劣之分。读哲学书和读其他书一样,也有循序渐进之说。
常规的想法,最初不妨读一些哲学史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汗牛充栋,选择
时自然应找名家名作,如罗素《西方哲学史》、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就
是。哲学史著作在某种意义上可比作地图,它使一个哲学书的读者对哲学家
和哲学书的世界有了一个全局的认识。接下来他应该去占领一个个重要的地
区。何谓重要?某种哲学初始的东西和最有代表性的东西就可称重要。就中
国哲学来说,儒家必读《论语》,道家必读《老子》、《庄子》,法家必读
《韩非子》。这种源头性的著作一旦读过,就仿佛抓住了某种哲学的根本,
以它为本演化而成的庞大的哲学体系就可能迎刃而解。同样,某种哲学的代
表作,如启蒙主义哲学的《哲学通讯》(伏尔泰)、生命哲学的《作为意志
和表象的世界》(叔本华)、存在主义哲学的《存在与时
【文学历史类】读书指津——(青年版·社科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