臂丛神经阻滞中的“问题”探讨
西南医院麻醉科陈金梅
1
臂丛神经的走行
臂丛C5~T1前支
上干C5~6
中干C7
下干C8~T1
前股(腹股)
后股(背股)
前股(腹股)
后股(背股)
前股(腹股)
后股(背股)
外侧束
内侧束
后侧束
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根
尺神经、正中神经内侧根
腋神经、桡神经
穿斜角肌
腋窝
第一肋
臂丛C5~T1前支
上干C5~6
中干C7
下干C8~T1
前股(腹股)
后股(背股)
前股(腹股)
后股(背股)
前股(腹股)
后股(背股)
外侧束
内侧束
后侧束
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外侧根
尺神经、正中神经内侧根
腋神经、桡神经
穿斜角肌
腋窝
第一肋
2
3
臂丛神经中的解剖“问题”
臂丛神经根离开横突时,被筋膜包绕在前、中斜角肌的椎骨前筋膜之间,形成“鞘”。但筋膜覆盖并不是连续的,并且还有隔膜把鞘分成室,这些室在临床上可以防碍局部麻醉药的有效扩散。这种不连续性从横突到腋窝逐渐增加。
膈神经由第3、4、5颈神经构成,在前斜角肌腹侧面上经过颈部进入胸腔。在进行斜角肌内阻滞时,膈神经几乎总是被阻滞,而锁骨下技术发生膈神经阻滞的较少。肺功能明显降低,使日常活动受限的病人,对这部分人应当留意膈神经的位置
4
臂丛神经中的解剖“问题”
颈神经根离开横突形成臂丛神经过程中从紧邻椎动脉后方的横突沟内穿出,即臂丛神经根离开椎骨时,椎动脉就在它的前方。(椎动脉分别从头臂静脉和与锁骨下动脉向头端移行,在第六颈椎或更高水平进入横突内的骨性通道)
5
臂丛神经中的解剖“问题”
臂丛神经(股)在通过第一肋的排列形式常描述呈堆积样。然而放射学、临床、解剖学调查证实并不是严格的“堆积”,而是与锁骨下动脉呈向前和向后的位置关系。神经与动脉的关系意味着如果只是简单的沿着第一肋移动针尖,并不容易引出异感,因为神经与第一肋的关系更向头向。
6
斜角肌间阻滞的问题和经验
斜角肌间阻滞对肩部或上臂手术特别有效,对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比较理想,长时间的手术需反复进行臂丛阻滞时特别适合。
因为采用这个技术,臂丛的根最容易被阻滞
7
斜角肌间阻滞的问题和经验
注意:明显肺功能损害的病人应当避免使用斜角肌间阻滞,因为斜角肌间阻滞几乎注定要阻断膈神经。
潜在问题:斜角肌间阻滞能够发生的问题包括蛛网膜下腔注射、硬膜外阻滞、血管内注射(特别是椎动脉内),气胸和膈神经阻滞。
8
斜角肌间阻滞的问题和经验
经验:当用于肩部手术需要肌肉松弛时,应但选择能提供足够运动阻滞的局麻药浓度;需要局麻药的扩散,应有足够的“渗透”时间,一般20~35分钟。
当确定斜角肌有困难时,操作时麻醉医生触摸颈部时让病人尽力吸气,在这个过程中,斜角肌先于胸锁乳突肌收缩,就能在“难摸的颈部”分出斜角肌。。如果发现难以引出异感或用神经刺激器不能产生运动反应,其原因几乎总是由于进针部位过于向后。
9
斜角肌间阻滞的问题和经验
特别注意这种阻滞是一种非常“浅表”的阻滞,多数由于注射困难引起的并发症就能避免。进针不需要超过1~。如果进针过深,就要小心蛛网膜下腔、硬膜外和血管内注射。
用斜角肌间阻滞很难阻滞尺神经,因为尺神经发自第八颈神经。在比较向头侧的注射很难阻滞该神经除非特别想办法向尾方向进针,在有异感的地方注射局麻药。
10
臂丛神经阻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