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健康宣教的体会
姜陆英
(四川红华实业有限公司职工医院)【摘要】目的: 通过对孕产妇心理需求的调查,了解孕产妇健康期望值,分析个体差异,提高健康宣教服务质量。方法: 在入院、产前、产时、产后和出院等环节采取分时期、进行有效健康宣教,并成立健康检查小组督导。结果: 帮助解决孕产妇心身问题。全年医德医风问卷调查:住院患者满意率达95%以上。住院病人健康宣教知晓率达90%以上。体会: 有效宣教,可增进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及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调动孕产妇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护理活动,以增进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使护士感到自身的价值,有成就感、自豪感。通过强化健康宣教效果检查,提升全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产科;健康宣教;体会
【中图分类号】R【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4-0001-02
一般资料:随着护理理念的转变,通过调查295例初孕产妇心理需求,家属关心态度,见表如下:
家属关心态度:
孕产妇不同程度存在焦虑恐惧心理,紧张、痛苦、烦恼等心理障碍。
100%孕产妇表示愿意接受健康教育.
孕产妇希望被人关心、尊重、理解、解释、鼓励等心理支持。
2 健康教育的方式与方法
,
、书刊和护士讲解,多渠道落实健康教育内容。
,按时分三次检查健康宣教内容知晓,掌握情况.
3健康教育内容
:
产前心理护理:孕妇入院后,以护士口头教宣为主,内容包括:介绍病区环境,科主任,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护士长等,宣传医疗保险政策,报销要求、比例,多与孕妇沟通, 倾听其诉说,了解孕妇生活环境。讲解不良情绪对疾病的负面影响。
:进行临产分娩知识讲解,对高危孕妇讲解自身存在的医疗风险,操作前耐心说明相关风险因素,在配合各项治疗护理过程中需注意的问题,争取理解和配合,并签定告知同意书,如:入侵性操作:手术前留置导尿,留置针等操作,
,以得到家属的帮助和支持。我们身处少数民族地区,有语言沟通障碍,通过家属进行通俗易懂的语言沟通,传递爱心,建立彼此之间的相互信任,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为有效的健康教育打下基础。
分析个体差异,如年龄,受教育程度等,采取恰当方式进行有效沟通和健康宣教,让孕妇增加安全感、信任感,认同感。
紧张、恐惧不安型: 允许家人陪伴,选择床位,医护人员热情接待产妇,护理人员尽可能多陪伴鼓励产妇,使其增加自信心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安全感,消除孤独、紧张、恐惧的心理。
忧虑型: 护士在其分娩前应做疏导和安慰,讲解卫生科学知识,耐心地向其家属宣传社会公德,消除家人的冷漠与责骂,尽可能融洽与家人关系,消除产妇心灵上的阴影,与医护人员配合完成分娩。
悲观型: 特别害怕、紧张新生儿发生意外,对分娩失去信心,对医护人员产生不信任和不安全感。我们要用和蔼易懂语言安慰她们,与她们探讨分娩时应注意的问题,提早采取预防护理措施。
, 强化健康宣教与指导
:
第一产程,历时较长且产妇体力消耗较大。在
产科健康宣教的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