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民族唱法美声化的利与弊.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民族唱法美声化的利与弊
【摘要】中国民族唱法随着国门的日益开放,随之而来的各种声乐学派冲刺着中国民族唱法。其中,美声唱法对我国民族唱法影响深远,而今,民族与西洋美声的结合,碰撞出来许多美丽的火花,民美结合创作出了代表性声乐作品,如花腔女高音作品《七月的草原》、《军营飞来一只百灵》、《玛依拉变奏曲》等,也出现了一批代表性的歌唱家,例如:宋祖英、常思思等。当然,不可否定的是当时这些作品的出现及相关歌唱家的演唱方法在音乐界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是随着时间及实践的检验,渐渐被人们肯定及接纳。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民美结合;民族唱法美声化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06-0110-01
一、民族唱法的不足
在我国早期民族唱法基本运用纯声演唱。这种演唱方式贴近生活,使人感觉亲近自然。然而,在北方个别地方民歌,例如青海“花儿”,在高音区运用假嗓演唱,这种原始演唱方法声音与当地语言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地域风格。但是这种以短小气口,发声位置靠前的一贯唱法,由于气息位置较浅,气息无法有力地控制声音,共鸣较少,声音就会显得不够饱满圆润。有些演唱者长期气浅音前地演唱,声带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所以,歌唱的时间不会坚持太久。很多民间民族演唱的歌手形成了千人一腔,千歌一味的现象,可想而知,其中的不足之处也非常明显。在如今的大时代,我们必须找到科学的演唱方法对民族唱法进行革新,向科学的方法去吸取经验,不断创新。
二、美声唱法的特点
美声唱法,注重声区统一,声音圆润饱满,气息与声音的结合这是美声唱法的特点。20世纪美声唱法在全球迅速传播,将气息、声音、情感完美结合,将声乐演唱提高至一个新高度。?唱法注重气息支撑,发声共鸣腔体的运用与声音线条需统一。美声唱法最初主要适用于歌剧的演唱,而歌剧却是用演唱讲述故事,表现特定的故事内容,需要较强的感染力和音乐表演性。美声唱法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元音纯正、音调准确、吐字清晰、气息饱满、音色优美圆润、整体共鸣、声区统一、发声方法科学、气息一致、音节均匀、强弱控制自如、句法处理得当。
三、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
上世纪美声唱法传入中国,直至二十世纪中后期,民族唱法大胆借鉴美声唱法的发声演唱方式,保持本民族原有风格,在高声区的发声方法上进行了大胆革新,使民族唱法高音区的演唱问题得到科学有效的解决。对于民族唱法而言,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和突破。借鉴美声唱法中演唱呼吸方法、腔体共鸣的运用、发声方法的科学性、腔体混合的立体共鸣以及声音色彩的发挥,在美声唱法基础上不断对民族唱法进行完善整合。美声唱法与我国民族唱法相比而言,音域更宽、音色柔美抒情、演唱气息位置更深,形成了当代的民族唱法。当代民族唱法咬字清晰完整、吐字注重归韵、注重整体共鸣、声音丰满圆润、音乐感染增强、演唱风格清晰,声音张力十足、可塑性强。民族唱法借鉴美声唱法的发声训练方法,演唱上的声音效果、艺术感染力大大加强,与传统的民族唱法形成鲜明对比。目
前,在艺术专业院校的教学与演唱中,美声唱法的发声方法和发声原理受到热捧,民族唱法日渐趋于科学性、美声化。当代民族唱法是“古”、“今”、“中”、“外”多种唱法的“混血儿”,它身上会集了中国声乐专业的继承、发展与弘扬的精神,追求传统文化贯穿于音乐之中,也在探索“传

民族唱法美声化的利与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ktdmzug142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7-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