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素质教育应摆脱“知识中心主义”的羁绊.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素质教育应摆脱“知识中心主义”的羁绊作者简介:李军强(1976-),男,甘肃平凉人,新疆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王海福(1977-),男,甘肃天水人,新疆喀什师范学院法政系助教, 主要从事教育理论教学与研究工作。
——对《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的回应
李军强王海福
[摘要] 传统教育把让学生学习系统知识视为教育的核心,这种“知识中心主义”倾向致使教育价值取向发生了偏差,背离了教育的目的。素质教育大讨论反思了多年来我国教育“唯智是举”的弊端,旨在改变基础教育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学科本位而严重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素质发展的现状。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中实施的新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知识、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谋求其他素养和知识素养协同发展,并非“轻视知识”思潮的反映。
[关键词] 应试教育知识中心主义素质教育全面发展
我国教学论专家王策三先生在其文章《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再评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法的讨论》(载于《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第3期)中认为,在近十年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讨论及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股“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究其原因,是一些人对“应试教育”的认识存在着误区,这种教育思潮在实践中将导致的后果恰恰是会降低人才培养的素质。文章的主题突出了知识教育的重要性,并对当前新课程改变以往过于强调学科本位、接受式学习和知识传授的倾向表示出极度担忧。本人在认真诵读该文章后对文中一些观点不能苟同,现提出以下几点看法与作者商榷。
一、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与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变
王教授在文中认为“要把知识教育变为素质教育”的提法是一种“要认真对待和克服”的“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果真如此吗?“应试教育”是多年来我国教育弊端的突出表现,这一提法形象地反映出了我国基础教育已经异化为考试工具,“一切为考试而教,一切为考试而学”的现状,和人们要求尽快变革这一现状的强烈呼声。我国的教育过于侧重其筛选功能,将教育的各阶段异化为更高一级教育的预备阶段,因而,应对考试选拔成了教学目的,而其他一切都成了服务于考试的手段。正如美国当代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布卢姆所说:“许多世纪以来,世界各地的教育强调了一种选拔功能,教师与行政人员的许多精力都用于确定在教育计划的每个重要阶段应淘汰的学生。公共教育体系的顶峰被认为是进入或完成大学学程。因此,在100个接受正规教育的学生中,只有约10%的学生被认为是由于天资或教养而能适合高等教育的严格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于在教育体系不同阶段所淘汰的90%的学生兴趣极微。在这种十分浪费的做法的背后,隐藏着这样一种观点:只有很少的人真正能完成中学或进入并完成高校学程。教育的基本任务被假设为:鉴定少数可以进入并完成中学学程,然后再接受高等教育的人。
”[1]并十分尖锐地指出,这是“当今教育系统中最浪费、最具有破坏性的一面。它压抑了师生的抱负水平,也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法定的10年到12年学习期间,相当数量的学生由于年复一年遭受挫折与羞辱,他们的自我和自我观念,被这些预想有条不紊地摧毁了”。[2]的确,长期以来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英才教育”和“应试教育”的现象,这种教育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的培养,也忽视了学生全面的、终身的发展,客观上决定了只有少数人

素质教育应摆脱“知识中心主义”的羁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653072647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17-12-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