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思考
田雪莲
摘要:近年来,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初见成效,但部分地区在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程中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合并后的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路途遥远、安全隐患、农民负担加重、班额过大、住宿管理等从而引发人们对此的思考。
关键词:撤点并校;农村教育;调整影响
2001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文中将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并指出应“因地制宜”对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原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对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进行适当合并,实施学校撤并政策。近年随着布局调整工作的深入,部分地区,集中力量改善了一批乡镇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使合并后的中心学校实现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当地的教师队伍质量与教育教学水平也得以提高。但是,在全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初见成效的同时,部分地区在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过程中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对农村中小学的学生、学生家长以及合并后的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如路途遥远、安全隐患、农民负担加重、班额过大、住宿管理等。我作为一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就近年来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结合身边的所见所闻及亲身经历做一浅析。
一、对学生带来的影响
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给寄宿生和非寄宿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一些非寄宿生在村里学校撤并后上学路程变远,要起早上学,个别的甚至来回要走两个多小时,路途遥远,道路难走,有时加之风雨天气,加重了学生上学的安全隐患,同时来回路途费时费神,尤其小学生年龄幼小,身体弱,遥远的上学路程,劳累了身体又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这就对这些非寄宿学生造成了上学难
的影响。其次,寄宿学生,由于资金有限,不少学校勉强提供寄宿,其条件也非常简陋,后勤配套设施无法到位,学生的安全、卫生、医疗、管理等缺乏必要保障,难以满足学生寄宿的基本要求,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尤其小学生心理还不成熟,自理能力较差,他们还离不开家长的关爱与呵护,家长还应尽量增加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多关心一下孩子的内心世界,多与孩子沟通交流,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理能力。
过早寄宿,如果孩子想家、孤僻等心理问题得不到解决,加之学习、生活方面的困惑,久而久之,学生就有可能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其实孩子的健康成长最为重要,而不在于家长给孩子们提供了如何好的学习环境。除此,寄宿学生每周回家的交通安全也存在相当的隐患,有数据显示:我国各类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中,有32%发生在学生上下学路上,身边时有这样的事发生:学生周末回家,乘坐村里人的农用车,发生事故,导致多名儿童死亡,这些事故时时揪人之心。又如:有的孩子才七八岁上小学二年级,每个星期日下午都要背着书包拎着够一个星期吃的米和菜,翻过几个山头,到十多里外的乡中心小学上学。让我们担心的不只是这些小学生路途的艰辛,还有相当的安全隐患,曾有一个小学生背上的重负荷加崎岖的山路,一不小心摔了一跤,严重受伤。
二、对学校带来的影响
首先,学生寄宿,特别是低龄学生的管理问题突出。布局调整后,许多学生从小学开始寄宿,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压力,目前多数中心学校的寄宿管理,尤其是对低龄学生的生活管理与引导难以到位,甚
对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