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考语文教材复习——文言文阅读知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实施后,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近年全国中考题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力度加大,试题难度也有一定的增加。新课标对学生文言文语感和思维习惯的培养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复习时中务必把握文言文阅读的技巧。
一、整体把握,分析文章。
通过阅读文章,分析文章的内容。首先,能够读懂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层次之间的关系,并且能够概括出文章各个层次的含义。其次,能够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概括文章的要点,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理解词义,翻译语句。
通过解释词语,理解句子的含义。
首先,必须准确把握文中实词和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文言实词,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词义的转移、感情色彩的变化等)、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此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虚词着重掌握的有:之、其、而、以、于、则、乃、也、者、乎、然、焉、何、夫、尔等,其中出现频率高更应重点掌握的是:之、其、而、以、于五个。
其次,要了解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及其特点。掌握文言文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特殊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有:判断句(多用“者”、“也”、“……者……也”、“……者也……”;用“非”、“乃”、“悉”、“为”、“则”等,表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也有用“是”表判断的)、省略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或介宾短语)、倒装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借助于被动词,如“被”、“于”、“为……所……”表示被动;不借助被动词,而在句子意念上表示被动)。
第三,要掌握文言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从考试走向看,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文言翻译的原则是:信(准确)、达(通畅)、雅(有文采)。翻译的方法: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保留不译);换(用现代的词去替代相应的古代的词);补(补出文中省略了的语句,补出句中的省略成分);删(把无实在意义的文言虚词删去);调(把文言文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三、诵读识记,积累运用。
通过诵读文章,形成语句的积累。在复习应考中,首先要多诵读,诵读是培养语感,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其次是积累,包括了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对古诗文名句、成语、文言词语与句子的积累。第三是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积累的知识。
中考文言文考查,考点的设置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相关联的知识点。因此,立足课内、辐射课外是最佳的复习方式。一般说来,按照以上方法,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几轮复习,文言文的阅读就不再是难事。
例题解析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全后面的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用“/”符号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气象万千( )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3)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文:
4、请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去”选择正确的解释。
去: A 距离 B 离开 C 除掉,去掉
①去国怀乡( ) 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
③委而去之( ) ④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
5、在下面句子中用横线画出直接抒发“二者之为”感情的词语。
(1)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6、选文第二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第三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
;如果请你朗读第二、三段文字,应注意分别读出和
的语调特点。
7、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题发挥引出议论,
2009年中考语文复习精粹讲解-文言文阅读知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