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与教育同行
摘要: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全部奥妙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教师应视学生如子女,投入更多的情感,坚持用自己的爱心感化孩子。“浇菜要浇根,教人要教心”,教师要用自己的真心感染他们,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是教“人”化“人”的。由于父母不和或离异等家庭因素使孩子不能拥有更好的爱,让他们有一种缺失,这种缺失会让他们心灵孤寂,或者叛逆,从而呈现给我们不同的性格差异,这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去发现、去引导、去鼓励,让他们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在离婚率逐渐上升的今天,作为父母,要理性地处理自身的问题,没有完整的或正确的家庭关爱,对孩子成长的伤害是极大的!每一位为人父母者,当你们在为自己的幸福努力争取的时候,请别忘了你们的孩子!父母的彼此相爱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爱!
关键词:爱与教育;孩子;父母;教师
案例一
一直很喜欢一年级语文上册练习二里的一首小诗,朗朗上口,寓意美好。“爸爸是一棵大树,妈妈是一棵大树,我是一只快乐的小鸟,在两棵大树间飞来飞去。”​
因为喜欢,所以在教学这首小诗的时候,也格外投入。带着孩子们朗读了几遍以后,笔者问:“为什么说爸爸妈妈是大树呀?”一个平时很胆怯的小男孩举起了手,他的回答让笔者对他刮目相看,他说:“因为大树是小鸟的家。”笔者顺势引导:“对呀,爸爸妈妈就像大树一样,有了他们,我们就有了家。”也许笔者的解释孩子们听得很懵懂,不过笔者大加赞赏了这个发言的小男生。​
这样的课堂气氛,笔者很喜欢,很想考考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于是笔者问了第二个问题:“你们是一只快乐的小鸟,你还是一只什么样的小鸟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小手像雨后春笋般,刷刷地举起来。答案也是精彩纷呈,有说勤奋的,有说爱学习的,有说可爱的,不过笔者最喜欢“幸福”这个字眼。
正当笔者笑眯眯地赞赏这些思维活跃的孩子们的时候,一个微弱的声音在喊:“老师,老师……”哦,是大眼睛于千涵,只见她耷拉着脑袋,小手在桌子上划来划去,嘟囔了两句笔者没听清楚。笔者就走到她身边,问她怎么了。
她抬起头一本正经地对笔者说:“老师,我觉得我一点也不幸福,我爸爸妈妈不是大树,爸爸是恐龙,他能挣很多钱,我妈妈也挣钱,但他们经常吵架,妈妈说她要跟爸爸离婚。”说完,她把头又耷拉到桌子上,也不看我。
听了孩子语无伦次的表达,笔者的心揪紧了。原来,她一直生活在父母吵架的阴影里,所以她是不快乐的。笔者应该怎么安慰她呢?笔者想了想说:“于千涵,即使你的父母不是大树,是恐龙,你也要做一只快乐的小鸟,好吗?”她机械地点点头,也许她并不认同笔者的看法,或者笔者的安慰本来就是苍白无力的,只因她的心里住着一只恐龙。
在孩子的眼里,父亲是大山,让人敬仰;是大树,让人依靠;是港湾,给人温暖。但是,在于千涵的眼里,父亲却是一只恐龙,尽管高大,可给他的感觉却不是安全感,而是恐惧和冷漠。
为这些找不到幸福的孩子,笔者的心再一次紧紧得揪在了一起……
真希望,这人世间,每一位爸爸妈妈都是大树,每一个孩子都是快乐的小鸟,在大树间自由地飞来飞去!
案例二
我们班的小轩性格比较内向,虽然入学已有一段时间了,但他很少和其他同学一起玩,在班里几乎没有朋友,每次课间活动时,他都是一个人站在那里。
笔者感到很奇怪,一个男孩
让爱与教育同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