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语感
河南项城市第一初级中学于健
所谓语感,是对语言的一种迅速、敏锐、准确的感受能力。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质和提高语文教学的必须之路,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一、多朗读,培养语感
从思维的角度看,语感思维是以语言经验模式为契机的阅读主体对语言主体的直接感应。没有语言经验的大量积累,也就不可能形成语感,广泛地涉猎各类文章,就能积累大量的语言经验,天长地久,自然就会形成较强的语感。
朗读就是训练语感最基本、最有效的方式。放声朗读文章,可以增强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感受能力。对精美文章的反复朗读,还会增强对语言规范的敏感和鉴别能力。一听到不正确的读音或词不达意、生硬不通的句子,就会从情感上感到不适,并加以排斥。日积月累,便会熟识各种形式结构,习得语言知识,增强艺术语感。
朗读训练可采取两种形式:一是整体朗读。即以一则相对完整的材料或一篇文章为朗读对象,以感知作者思想感情或审美倾向为目的的朗读。教师可事先作示范性朗读,学生试读后,作评价、点拨,再让学生带着倾向性朗读,如此反复,学生便能较全面深刻而又主动地感知作品的意旨和审美情趣了。二是情境朗读。在学生朗读前设置情境,把学生导入情境之中,让主客体达到一定的和谐,再进行朗读,会加快感知的速度,易引起朗读者与作者的共鸣,甚至产生对原作品的艺术再创造。
二、多品味,强化语感
语感是读者对语言直觉的整体的感受,是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复杂心理活动和认知的过程。训练语感必须了解字词的意义和情味。在阅读教学中应加强字、词、句、段方面的训练,引导学生比较归纳、品味揣摩,从而领悟语感。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句子中词语的删留,让学生讨论,在比较中深入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把具有丰富内涵的词语改换成另一词语,让学生在比较中去推敲。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对原文句子进行改换,在比较中体会不同文体语言的不同特色。记叙文中的改换比较,可让学生体会其语言的生动性;说明文中的改换比较,可体会到语言的准确性;议论文中的改换比较,可体会到语言的严谨性。这样,学生在比较中就能更深刻地感受语言的丰富内涵,从而引导学生归纳语言,增强语感。
品味语言,主要是对语言材料的意蕴、情味、结构进行评析,展开联想想象。在寻思中有所触发,领悟语言的理趣,得到艺术的欣赏,引起情感的共鸣。文学作品的意蕴,有的隐藏在言内,有的则寄托于言外。言内义在字里,言外义在行间。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作者在字里行间留下的
注重培养语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