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也谈闽北方言的浊弱化声母》审稿意见.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也谈闽北方言的浊弱化声母》审稿意见
论文提出因接触造成的特有对应链,即使是对立的,也不能构拟为原始语中独立的音类,而只能构拟为原始语音类在某一下级方言中的“无条件分化”或“跑类”。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闽北建阳弱化声母的统计分析,并结合风格色彩以及与石陂、福州、厦门等点的比较和闽地的人文历史,认为浊弱化声母的原始形式应该是普通浊音(如*d)而不可能是响冠浊音(如*ld);全浊擦音亦有共时弱化声母,原始形式亦是普通浊擦音。全浊声母历史上若有过部位的变动则有两个弱化形式。闽语全浊声母的无条件多分应由唐末五代北宋时期的方言混合造成,而清弱化声母则多半是东吴两晋时期古江东方言与民族语接触的遗迹。原始音类无条件多分是方言平等混合的结果,有特定的语音-社会条件限制。这种无条件多分的方言混合现象与文白叠置、方言借用是不同类型的接触。
这是原始闽语研究领域的一篇重要论文,论述也较为周详,建议《论丛》作为重要的原创论文推出(排在第一篇)。
观点方面我没有什么意见,以下所提主要都是一些枝节性、技术性和行文方面的问题,按原文页码顺序罗列。
审稿人:项梦冰
2012-02-28
问题清单:
(01)副标题“兼论原始语构拟如何鉴别及处理借用成分和平等混合因的无条件分化”费解,可改为“兼论原始语构拟如何鉴别及处理借用成分和平等混合造成的无条件分化”。
(02)提要中的“并结合风格色彩、与石陂、福州、厦门等点的比较和闽地人文历史”,顿号的用法不能体现表达的层次,可改为:“其次,通过对闽北建阳弱化声母字音频率的细致分析,并结合风格色彩以及与石陂、福州、厦门等点的比较和闽地的人文历史而提出,”。
(03)第 1 页:“建阳音中罗杰瑞(1969)记作v、l、Ǿ或李如龙(1985)记作β、l、Ǿ/ɦ”,前者是否指“罗杰瑞(1963)”,后者是否指“李如龙(1990/2001)”?
“罗(1969、1973)”,名字用了简称,发表年代也与参考文献对不上。
“韩哲夫(2003)”应跟参考文献一致:韩哲夫(2003/2004)。又参考文献韩哲夫和罗杰瑞的处理方式不一致,建议罗杰瑞的改为“罗杰瑞(Norman, Jerry L.)”。
(04)第一页的最后一句话(延伸到底 2 页第 1 行)好像是半句话,而且没有标点。
(05)第 2 页:析层拟测法的参考文献为了明确三篇都是,还是加上 a b c 比较好,即“王洪君 2006 a b c”。
(06)第二节标题“北京话中中”删掉一个“中”字比较好。
第二节第一行“搭1/答2/塔3/踏4”,因为注释已用这种格式,建议改为“Ú搭/Û答/Ü塔/踏Þ”。又最小对应组的例字前两个分别为“山东捞”、“聊城宁/杂食白”,容易让读者走神。
第二页倒数第二自然段行文需调整:因中古清入调在北京的无条件四分而造成了现代各官话次大方言声调共有9种最小对应组……就是在山西、河北等的地还有保留入声调的,全不曾有过于阴阳上去之外还存在4个不同的入声调!也即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只是清入消失并向舒声调分派的条件和辖字的不同,而不是另外还有4个彼此对立的入声调类。
(07)第 3 页第三行:“而不是凡语音条件对立的最小对应都独立原始语中的独立音类”。
(08)第二节最后一自然段:接触成因的无条件“跑类”。“成因的”改为“造成的”比较平白通顺。

《也谈闽北方言的浊弱化声母》审稿意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40122949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17-12-29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