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苏格拉底“产婆术”想到的
卫文娟新疆克拉玛依市第十三中学 834009
今年由于在职研究生的考试,让我又重新拿起了搁置已久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课本。大学时,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由于没有实际的经验,也没有实践检验的机会,学来的东西纯纯的是“纸上谈兵”。现在工作第五年了,重新拾起来看,才发现“实践真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原来枯燥无味的理论,在我们的教学中活灵活现了。其中在教育学发展一章节中,提到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书上讲得很简单,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发挥“兴趣效能”,我上网查阅了关于“产婆术”的内容。“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即“苏格拉底方法”,是指运用包括讽刺(不断提出问题使对方陷入矛盾之中,并迫使其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归纳和定义(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步骤传授知识。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这一教育理论,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看了半天,原来它的地位等同于中国教育家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都是启发式教学。
苏格拉底从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理解去得到结论,通过与学生的问答、交谈、讨论甚至争辩的方法来向学生传播自己的观点和思想。他首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错了,他并不是直接指出错在哪里和为什么错,而是通过暗示的语言引导学生,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得到正确的答案。这个方法对于我们现在的教学工作有很多的启发。比如我们正在参加的学校的一个子课题“教学中问答有效性的研究”,其实苏格拉底的这种方法主要就是通过师生问答来实现的,之所以能够这么著名并被我们所借鉴和学习,主要就在于教师问题设置的艺术性和启发性。
这其中的难点就是,教师要把问题设计得恰当得力,使之成为一种艺术信息传递给学生。我觉得要做到这样,需要很多的努力。
一、做好充分准备,做到了然于胸。
这里主要指的是教师在课前对所提的问题、所问的对象,学生可能如何回答,如何进一步做好启发引导,应拟出提问的提纲,并给学生能顺利地回答创造哪些条件等,都要做到了然于胸。
二、掌握难易程度,着意激发思维。在历史教学中,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就是问题太简单,总是向学生提问时间、地点、人名、内容等一眼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时间长了,味同嚼蜡,使人厌倦;但同时提问也最忌大而空,如果设疑过难、过大,则会“曲高”而“和寡”,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挫伤其积极性。因此,要善于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问题富有层次性,逐步地引导学生踏上问题之舟。
三、及时分析评价,教会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有错误是正常的事,当学生思考探索的思路遇阻或偏离正确方向时,教师应能对学生的答案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等迅速而准确地作出分析判断与评价,及时给予点拨疏导,帮助学生及时纠正,使他们的思路畅通无阻,不断地向正确目标靠近,提高学习质量和效果。这点我觉得就不要向苏格
由苏格拉底“产婆术”想到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