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要有度--慎防自恋
作者:Yoyo
1
每个人都对自己有一个认可的程度, 自我认可的程度比实际程度差,叫“自卑”;自我认可的程度比实际程度稍大叫“自信”;而自我认可的、自我欣赏程度比自身实情况差的太大的就叫“自恋”了。
请问大家是如何定义自恋的呢?
2
3
Let us see
作为曾经力压一票美女被选作“中国第一美人”的黄晓明,他的帅气是公认的,不管有多少人不喜欢他,他的确是红遍了两岸三地,但他的自恋的确让人有些作呕。据某位知名造型师爆料,黄晓明曾在镜子前自言自语:“怎么会有这么帅的男人!”自恋程度令众多美女都望尘莫及,而其在保养方面更是毫不吝啬花费之大令人咋舌。
据说台湾的潘迎紫早已过了花甲之年,可是她脸蛋宛如40岁的中年人,身材苗条毫无走样,可见这是骨灰级的自恋!
4
何谓自恋
自恋是一种病态的孤芳自赏,一种对赞美成瘾的症状,一种非理性的力量,自恋者本人无法控制它,无法获得内心的宁静,只知道超前奔走,而没有一个可感可知的目标。
自恋的人总是对自己信心十足,经常在别人面前夸耀自己,并认为自己是整个宇宙的中心,认为自己才华出众,认为自己什么事都能办成。当挫折来临时,往往表现出强烈得愤慨和空虚,给人一种玩世不恭的假象。
5
关于自恋
自恋狂的突出标志是自我标准和自我关注,他们把关注的焦点投射到狭隘的自我身上,并且用自己认定的固定不变的标准来要求周围的人和事。当周围的人和事符合他的的主观标准时,他们就表现出高兴或满足;而当周围的人或事不符合他们主观标准时,他们就表现出抑制、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状态。
自恋是我们心灵发展过程中残留的儿童成份,它不仅会严重阻挠我们人格的健康发展,而且还被一些心理治疗大师认定为一切心理疾病的总根源。美国当代最有影响的心理治疗大师斯科特-派克说过,漫无节制的自恋是心理与心灵疾病的主要前兆,自恋表面上表现为一种过度的自我关注。
6
可能产生自恋癖的因素
家庭环境。单亲家庭在自恋癖形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单亲家长对独生子女的宠爱和亲昵可以是含有性的内容的,常可使孩子产生与尊亲同意识或潜意识
另外,父母是因感情不好而离异的,那么父亲或母亲对对方的怀恨和不满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使孩子觉得他人都不可爱,不宜接触,而促使自恋癖的产生。
7
可能产生自恋癖的因素
心理因素。有的父母对子女尤其是父亲对女儿,母亲对儿子过分亲呢、宠爱,使有些儿童产生把自己与异性双亲认做一体的心理而出现自恋癖的倾向。
创伤性经历如有的成年人在与性伙伴的交往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难以解决的问题,或在精神上或肉体上受到了重大的打击等,可使其丧失异性恋或同性恋的兴趣,转而成为自恋癖者。
8
可能产生自恋癖的因素
教养方式不当。父母经常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当着孩子的面或他人的面称赞、宠爱自己的孩子,特别是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是社会的主体,父母对孩子是娇宠有加,使孩子从小就自视甚高,这常成为自恋癖产生的基础。
缺少同龄伙伴独生子女在家中缺少异性和同性伙伴,如果家长不鼓励孩子去结交朋友,不为孩子结交朋友提供条件,甚至还加以阻碍,就会促使自恋癖的产生。
9
自恋的危害
自恋是自己对于自己过分自信过分自满的一种陶醉入恋的心理表现。过于自恋对自己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会危害我们的健康。
第一,自恋是一种对赞美成瘾的症状,为了获得赞美,自恋者会不惜一切代价。比如有人冒生命危险而求得“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知名度,这就走向了自恋的反面——自毁、自虐。
10
房地产企业拿地的十六种模式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