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诗眼题答题技巧例说
肖立俊湖北省广水市实验高级中学 432721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表现为句中眼和诗中眼两种形式。从历年的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来看,诗眼分析题因其命题角度小巧、难度适中而成了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下面从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个方面对这类题型的答题技巧进行例说。
一、句中诗眼
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性、翻出诗句的新意性、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
这类题虽然说考查的是句中诗眼,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炼字。这类炼字型的诗眼往往是为写景状物叙事服务的,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烘托意境氛围、抒发思想情感的。因此,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从这些方面着手,品味其妙处。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诗眼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最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解析】
这一题没有明确诗眼是什么,首先需要作出判断。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再结合炼字特点和诗意,可以看出第三联的两句诗中动词“咽”和形容词“冷”最富有表现力。因此,可以认为第三联的诗眼分别是“咽”字和“冷”字。
【答案】
(步骤一)诗眼是“咽”和“冷”。
(步骤二)“咽”字在句中是“呜咽”之意,“冷”字在句中是“阴冷”之意。
(步骤三)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阴暗,似乎显得阴冷。
(步骤四)“咽”和“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二、全篇诗眼
所谓“全篇诗眼”,是就诗歌全篇而言的具有统摄或贯穿全篇、揭示主旨等作用的字词。
全篇诗眼是全诗的主旨之所在,是为突出主旨服务的。因此,在答题时要结合主旨,点面结合,重点分析这个“诗眼”是如何统摄或贯穿全篇的,或者说全诗是如何紧扣或围绕这个“诗眼”来写的。组织答案时,可以依照原诗的顺序,采用逐句、逐联、逐层的方式叙说,即每一句、每一联、每一层写什么内容,这个内容怎样体现诗眼的。对于绝句,可以逐句分析;对于律诗,可以逐联分析;对词曲,可以逐层分析。
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夕望招客
白居易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高考古诗词诗眼题答题技巧例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