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诗眼题答题技巧例说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 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笼罩全诗或某句的字词, 表现为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种形式。从历年的高考古诗词鉴赏题来看, 诗眼分析题因其命题角度小巧、难度适中而成了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下面从句中诗眼和全篇诗眼两个方面对这类题型的答题技巧进行例说。一、句中诗眼 1. 概念解说所谓“句中诗眼”,是就诗歌某句而言的最精练传神的富有表现力的字词。它具有增强诗歌的形象性、丰富读者的想象性、翻出诗句的新意性、关乎诗意的准确性等作用。 2. 提问方式(1 )本诗某某句的“诗眼”是某某字,试作简要赏析。(2) 这首诗某某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作简要赏析。 3. 答题技巧这类题虽然说考查的是句中诗眼,但实际上考查的是炼字。这类炼字型的诗眼往往是为写景状物叙事服务的, 是为了更好地突出意象特点、烘托意境氛围、抒发思想情感的。因此, 分析其表达效果时要从这些方面着手, 品味其妙处。注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诗眼孤立起来谈, 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如果题目没有给出诗眼,则需要先寻找辨析出诗眼是什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辨析诗眼:一、抓能体现作者强烈感情的字词; 二、抓描写事物准确、生动、形象的字词;三、抓巧妙运用修辞手法的字词;四、抓具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字词;五、抓富有表现力的数词虚词。具体来说, 这种句中诗眼往往落在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上。从表达效果上来看, 动词类诗眼具有赋予画面动态感、使意境更加鲜明的效果; 形容词类诗眼具有生动形象展现意象特点、色彩鲜明、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的效果; 副词类诗眼具有突出意境、强化情感的效果。 4. 答题步骤(1) 找出诗眼。如果题目中已经给出了诗眼, 则此步骤可以省略。(2 )解释含义。解释该字词在句中的含义。(3) 描述景象。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 结合诗歌简要分析。注意看看这个字词有没有构成特殊的语法现象, 或有没有运用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表达技巧。如果有这些方面的内容,分析时需要点出来。(4) 点出效果。点出该字词的表达效果, 即突出了怎样的意象特点,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 5. 答题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蜂。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 “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解析】这一题没有明确诗眼是什么,首先需要作出判断。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一个字”, 再结合炼字特点和诗意, 可以看出第三联的两句诗中动词“咽”和形容词“冷”最富有表现力。因此, 可以认为第三联的诗眼分别是“咽”字和“冷”字。【答案】(步骤一)诗眼是“咽”和“冷”。(步骤二) “咽”字在句中是“呜咽”之意,“冷”字在句中是“阴冷”之意。( 步骤三)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 发出低吟, 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 由于山林阴暗, 似乎显得阴冷。( 步骤四
【参考】高考古诗词诗眼题答题技巧例说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