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浅析《黛丝.米勒》的叙事特点.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浅析《》的叙事特点
摘要:詹姆斯的成名作《黛丝·米勒》直到今天仍被认为是他早期作品中最受欢迎的小说。小说初次成功地运用了“中心意识”的叙事原则,巧妙地设置了提线人物”来描绘中心意识人物的个性,并多次采用视角越界”的叙事技巧,从而更好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关键词《黛丝·米勒》“提线人物”“视角越界”
在《黛丝·米勒》(1878)中,詹姆斯主要是通过美国和欧洲上流社会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对比,刻画出女主人公黛丝美丽动人、天真无邪、乐观自信而又桀骜不驯的典型形象。她对欧洲的礼仪和传统缺乏了解,甚至置之不理,以致被她的同胞和欧洲人都看做是“异类”而加以排斥。
《黛丝·米勒》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风流倜傥的美国青年温特朋从小移居欧洲,在风景如画的瑞士小城费维,他邂逅了美国富商之女黛丝·米勒,黛丝年轻漂亮、风情万种,令温特朋深深着迷。但这位理性而富于才智的贵族青年,尽管喜欢研究女性心理,却琢磨不透黛丝的心思。后来在古城罗马,这两位年轻人再次相遇,然而黛丝的言谈举止更加令温特朋迷惑不解。直到黛丝突然病逝,温特朋才似有所悟。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捉迷藏”般的爱情故事。小说女主人公黛丝(Daisy)的名字,在英文中与“雏菊”(daisy)同义,书中的她,死后也葬于雏菊丛中。作者显然以此暗示:这位像野花一样美丽而桀骜不驯的大自然的女儿,在不适合她生长的环境里,生命也会像野花一样过早地枯萎凋谢。小说的笔调轻松而幽默,作者在赞扬黛丝所代表的美国的自由、民主、单纯和自信的同时,也对它视野不够开阔、知识贫乏、浅薄幼稚的一面进行了嘲讽;在欣赏欧洲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及贵族气质的同时,也对它的保守、腐化进行了无情的揭露。
《黛丝·米勒》初步显露了詹姆斯走向成熟的创作技巧,同时也反映了他在叙述视角运用方面的一些独创之处。小说首次成功地运用了黛丝作为人物的“中心意识”,并以从小移居瑞士首都日内瓦“读书”的美国青年温特朋充当第三人称内视角的叙述者,来讲述故事。在叙述过程中,温特朋的意识活动自始至终紧紧围绕着女主人公黛丝的中心意识来展开故事情节。黛丝第一次出现在温特朋面前时,他通过跟她交谈了解到他们是同胞。在此,叙述者告诉我们:“他对女性美极其欣赏,并且热衷于观察和分析女性美。此刻秀色当前,他当然不会错过机会。他为这位小姐总结出几点:虽说这张脸不乏生气,但不能说富于表情;虽说非常细致精巧,但又算不上完美无瑕——当然,温特朋并不想吹毛求疵。他觉得这位兰道夫少爷的姐姐很可能是个喜欢卖弄风情的小姐;毫无疑问,她极有个性;但是在她开朗、甜蜜、单纯的小脸上却没有一点嘲弄或讽刺的神情。”小说由以上的叙述开头,引出了女主人公的一系列话语、举止、活动,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但这些情节都与温特朋的意识活动有关,并置于他的关注之中。到女主人公突然病逝以后,温特朋回到日内瓦“读书”(study),这暗示他又开始去“研究”(study)一位非常聪明的外国女人的心理,并分析其女性之美。可见,这种结尾不但与故事开头遥相呼应,而且也与温特朋的意识活动密切相关。
因此可以说,温特朋既是《黛丝·米勒》中的叙述者,又是“提线人物”。整部小说的叙事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小说叙事体现了詹姆斯“中心意识”说中“提线人物”的观念
所谓“提线人物”(ficelle),原意为用来控制木偶的提

浅析《黛丝.米勒》的叙事特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dugusiyu
  • 文件大小31 KB
  • 时间201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