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一代廉吏于成龙”:始终甘棠贤风范清端六廉天下知.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9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9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9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一代廉吏于成龙”:始终甘棠贤风范清端六廉天下知-法律
“一代廉吏于成龙”:始终甘棠贤风范清端六廉天下知
苏鑫波
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明末清初山西永宁州(今吕梁市的离石区和方山县)人。
于成龙去世后,康熙皇帝追封谥号“清端”,授予“太子太保”,叉给其隆重赐葬,并两次亲撰碑文。康熙在其南巡回京后的一份诏书中称于成龙“居官清正,实天下廉吏第一”。从知县到两江总督,于成龙政绩卓著,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
廉善:平易近人善待百姓
廉善,即清廉而有仁爱。1661年,44岁的于成龙以“候补知县”的身份,到北京参加吏部掣签。掣签,就是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去哪个省任职,到了省里再由巡抚、布政使等长官决定去哪个县。于成龙的运气不佳,抽中了“下下签”,被分配到刚刚纳入清朝版图的广西省。当年的广西,相对中原是一个偏远烟瘴之地,多民族杂居,文化落后。然而,于成龙凭着一腔热血和勇气,毅然决定赴广西上任,留下了“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名言。
从永宁州到广西罗城,路途遥远,数千里地,需要不少盘缠。于成龙家里现银不足,就典当出售一部分田地和房屋,凑足一百两银子。这便是于成龙“典田卖屋”赴任的故事。家人给他雇佣了五个年轻小伙做仆人,准备齐全日常生活所需的用物。临行时,于成龙告别家乡父老妻儿,他给长子于廷翼留下一句话:我做官在外不管你,你治家在里奠想我。
在上任罗城知县的最初几个月里,于成龙生了一场大病,还有仆人因病身亡,仆人闹情绪要回家。于成龙给留下的仆人发放了盘缠,让他们回了老家,只剩下他一个人果在罗城。身陷绝境的于成龙在城隍庙里向神灵祈祷,他发愿要“立意修善,以回天意”。他认为,“立意修善”就要从罗城的治理开始,从“爱民如子”开始。
他没有官架子,没有盛气凌人的官风。他呆在破衙门里,不喜欢穿官服戴官帽,成天不是烧火做饭,就是读书喝酒,俨然一个普通的平民老头儿。罗城县的老百姓有时也到县衙里看看这位新来的县官,于成龙一副和颜悦色的态度,和老百姓比划着聊天、交友。于成龙说的是山西吕粱山的方言,罗城百姓说的是当地民族语,要体会对方的意思,实在困难。于成龙就用手势、眼神、笑容,与百姓们慢慢拉近了距离。时间久了,于成龙解决了和百姓沟通的问题,罗城县的公务也能逐步展开办理。
于成龙与罗城百姓同甘共苦,由原来的日食两餐减成一餐。在缴纳钱粮时,百姓常常会多带几个铜钱,顺手放到他的桌案上。于成龙发现后,坚决不收,无奈百姓坚持,只收了一壶酒钱。百姓可怜于成龙清苦,凑集少许银钱,为他购买盐米。于成龙说:“我一人在此,何须如许物,可持归奉汝父母,一如我受。”意思是:我一个人在这里,不需要这么多东西,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奉养你们的父母,就跟给我用一样。
廉能:三举卓异官拜总督
廉能,即清廉而能干。于成龙用了40多年积累经验,其才能终于在其生命的后20年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蛮荒之地的罗城,盗匪多,治安差,治理起来何其艰难。于成龙采用保甲法,把境内的老百姓,按照居住区域,十家为一保,十保为一甲的方式进行划分管理。对外防御盗匪,一有匪情,便有人敲锣打鼓,人们拿起棍棒武器,齐心御匪。对内惩治违法犯罪行为。慢慢地,罗城的社会秩序有了明显好转,农业生产得以恢复。
春季,于成龙下乡察看百姓生产。在田间劳作的人

“一代廉吏于成龙”:始终甘棠贤风范清端六廉天下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9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yzhlya
  • 文件大小158 KB
  • 时间2018-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