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
培兰小学陈淑玲
教学内容:六年制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P27—30页。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描述各种蘑菇的外部形态特征。
2、能通过多种渠道调查发现可食用真菌对人类健康的好处。能够有根据地说明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3、能利用简单工具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在这过程中进行正确观察并记录使食物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4、能够调查一种食品保鲜方法的优点和缺点。能描述技术和设备的发展和应用有助于食品保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5、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和评价能力。
教学重点:
1、描述食物真菌的外部形态。知道食物发霉的条件和发霉的真菌的形态特点。
2、知道食品保鲜方法的优点和缺点。
教学难点:
1、能够有根据地说明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2、能够设计实验证实食物容易在什么环境条件下发霉的假设。
3、能够大胆设计一种新颖的食品保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实物观察,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1、出示一个发霉的、长了长毛的烂苹果。
2、提问:(1)为什么这个苹果会发霉?
(2)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发霉的现象?这些东西为什么会发霉?
3、出示一盆金针菇的幼苗:
提问:这是什么?霉菌和蘑菇从样子上看相差甚远,为什么同属真菌呢?
4、导入课题:
二、观察与发现:
(一)可食用真菌:观察比较,认识发现(多媒体展示银耳、灵芝、香菇、金针菇的图片)
1、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些可以食用的真菌。我国目前已知的食用真菌有350多种。
2、通过观察分别描述图中真菌的形状、颜色等特征,并与同学交流。
3、汇报课前的小调查:我们食用过哪些真菌?它们有哪些营养?
4、所有的蘑菇都能食用吗?怎样的蘑菇不能吃?吃了会怎样?
5、为什么说食用真菌是宝贵的生物资源?
6、运用你能想到的办法,进一步观察这些真菌,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食物发霉:
除了蘑菇、木耳等大型真菌以外,一些食物、衣服上长出的霉菌出属于真菌。让我们来观察它们有哪些特点:
(出示课前准备的发霉的桔皮和发霉的面包,小组合作交流。)
1、把你的观察到的现象写出来,互相交流。
2、与同学交流自己发现的结果,找出食物发霉的条件。
3、互相探讨怎样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完成表格。
防止(或减少)食物(或衣物)发霉的方法
用到
生活中的真菌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