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京津冀一体化困境的思考.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破解京津冀一体化困境的思考-经济
破解京津冀一体化困境的思考
文/牛凤瑞
【摘要】京津冀客观上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依存关系,是特殊的省域之间的协同发展问题。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由授权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要弱化对规划和产业政策的过高期待。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是界定政府权力边界。
关键词 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
【作者简介】牛凤瑞,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方向:城市发展与环境。
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有关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总体思路、基本路径、方案举措等众说纷纭,仁智互见。笔者接触京津冀一体化问题已经30多年,对于破解京津冀一体化困境之道再做如下思考。
一、京津冀一体化是特殊的省域之间的协同发展问题
京津冀一体化从1983年国家土地管理局立项京津唐国土规划纲要研究,提出理念设想,到本世纪第一个10年以首钢搬迁为代表的付诸实践,其间经历了近30 年。这里既有两市一省特殊区位、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思想观念等原因,也有政治经济体制、行政区划分割等原因。把握特殊性,针对具体原因进行具体分析,才能找准京津冀一体化的前进方向。
京津冀一体化不是主权国家之间的一体化,而是一个主权国家内省级行政区之间的协同发展问题,是在同一政治、经济、社会体制下,同一货币金融体系中,同一外经外贸政策约束下的不同地域之间的协同发展。京津冀一体化的协同发展,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协同发展。我国省域多以自然地理地貌划分边界,一个省域即相当于一个欧洲大国的幅员,国民经济体系具有相对较高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历史文化具有较浓重的地域特色,省域边界基本稳定大多也有数百年以上的历史。而京津冀共同拥有一个自然地理单元,拥有同一个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圈,50多年前京津郊区的大部分还隶属河北。从历史上看,北京为京畿重地,而津冀则属畿辅之地,且均有700多年历史。京津冀客观上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依存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历史文化承传上本应融为一体,只是因为行政区划被割裂开来。同为直辖市的上海东部邻海,陆地分别与江苏、浙江接壤。换言之,江苏、浙江仅有一隅与上海接壤,而京津两大直辖市陆域几乎被河北省域合围,是名副其实的河北“飞地”。这种地理中心腹地被京津开“天窗”的行政区划阻隔,不仅肢解了河北发展的整体布局,而且限制了京津两市的发展空间;不仅是环京津贫困带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京津冀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深层依据。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由授权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从上世纪50年代京津冀行政边界划定到改革开放,我国实行的是全国一盘棋的计划经济体制,政策的方向是农业支援工业,农村为城市提供积累。京津冀区域的资源要素配置首先要服从国家计划,执行中央指令。由于特殊的区位,满足京津两个特大城市发展需要的区外成本首先要由作为农业、农村大省的河北来承担。京津两市既然能够通过中央计划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也就没有必要更不会有动力与河北进行相对艰难的平等的利益博弈。而河北虽有对京津的需求,但首先是执行中央指令,履行支援京津的义务。上世纪70年代末以后,我国改革开放实行的是由南向北、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由局部地区先行试验到全面推开的渐进的递度推进战略,地区发展更多地受惠于中央的放权和对地方发展自主权的赋予,于是争取中央赋予优惠政策,建立各种类型的特区、新区、开发区,甚

破解京津冀一体化困境的思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uyinyzha
  • 文件大小155 KB
  • 时间2018-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