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典型案例.doc加强民族团结构建和谐校园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水滴石穿,非一时之功”,这是焉耆县第三中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真实写照。2010年7月18日,天气异常炎热,下午6时许焉耆县第三中学的依明江•玉素甫老师与两位同事一同去开都河畔游玩。他们正在河边边聊边走时,突然听到河中央传来呼救声,依明江•玉素甫马上意识到有人落水了,他迅速和两位同事循声向出事地点跑过去。看到远处的河水中央有两个模糊的脑袋忽隐忽现,情势十分危急,当时河岸上有许多围观群众,但谁也没有胆量跳下水去救人。在这危急关头,依明江•玉素甫和同来的两位同事毫不犹豫的跳入了水中,奋力向遇险者游过去。但就在这时,危险情况再次发生,原来当依明江•玉素甫的两位同事游过去救人时,却被水中的落难者给死死地抱住了。“这样下去都会送死,谁也救不上来”, 依明江•玉素甫想到。他从附近的一条小充气船上找来一根绳子,迅速游到遇难者身边,艰难的将绳子绑在遇难者身上,然后用牙咬住绳子,拼命地将抱在一起的四个人往岸边拖,期间不断有水涌进他的嘴里和鼻子里,但他根本无法顾及。就这样,水中的五个人一起一落地向岸边缓慢移动,20米、15米、10米、5米……岸上的人们下水将这五人拖上岸来,而此时的依明江•玉素甫因为喝水太多昏了过去。几天后,当落水者将一面锦旗送到依明江•玉素甫手中时,他却很轻松地
说“这没什么,是我应该做的”。依明江•玉素甫等三位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民族团结的赞歌,他们的行为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焉耆县教育系统也掀起了向他们学习的热潮。
依明江•玉素甫等三人的英雄壮举事出偶然,同时也是历史的必然。就像依明江•玉素甫老师在自治县民族团结表彰大会上说的“焉耆县第三中学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民汉一帮一、结对子,全校民汉师生和睦相处、亲如一家。”在关键时刻,三位教师的行动再次印证了这句话。焉耆县第三中学虽然刚成立一年多,但学校始终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开创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新局面,谱写了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一、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全校1957名学生中,少数民族学生就有995人,少数民族学生的比例接近51﹪。学校结合这一实际,切实加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民团结教育活动,引导全校师生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
。
。在国旗下的讲话,增强了全校师生民族团结的庄严感,也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和爱国情操。
、民族知识讲座、团队少先队、民汉师生结对子
、校园广播和板报专栏等多种渠道开展民族团结教育,达到对全校师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的目的。
(1)学校党支部、政教处、团委召开班主任会议,对班级民族团结结对子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各班级利用班(团)队会召开了“反对民族分裂、加强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主题班会,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了“反对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教育读本和我校的校本教材《走进三中》,并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民汉学生互学双语,互相讲民族团结的故事,互相唱民族团结的歌曲。
(2)开展结对子活动,主要采取一对一、几对一的方式,在各级部门广泛开展,做到全校学生人人参与。班级与班级之间制定“结对子”方
民族团结典型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