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唱音乐
一、说唱音乐界定
(1)说唱音乐又叫曲艺,是由我国古代民间的口头文字的歌唱艺术经长期发展演变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是用来讲唱历史、传说、故事的艺术体裁,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集文学、音乐、表演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
(2)与民歌的不同处:说中带唱,唱中有说.
(3)与戏曲音乐的不同处:表现方法(演戏是现身中的说法,而弹词是说法中的现身);唱腔方面。
二、说唱音乐历史沿革
源头可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周代,而正式形成则以唐代变文讲唱为标志,到宋代说唱音乐已趋于成熟,元明时期继续发展,及到清代到达空前兴盛,成为遍及全国数百个曲种的艺术形式。
(一)唐代以前有关说唱音乐的记载
古代“诵诗、说书、讲史”,即为说唱音乐最早的源头。
战国时期荀子的《成相篇》,作于秦始皇九年(前238)。有人认为这是说唱音乐最早的形式。
(二)唐代的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在唐代正式形成,其标志是寺院里的变文讲唱。
变文的文体是韵散间用的长篇叙事体,韵文部分以七言为主,杂以“三、三”句式或五言等。
(三)宋金时期的说唱音乐
宋代的说唱音乐趋于成熟,其标志是有些城市中有了说唱艺人卖艺的场所——勾栏瓦肆。
唱赚也是宋代有代表性的说唱音乐曲种。
南宋人称有说书四家:“小说”、“说经”、“说公案铁骑儿”、“说史”。
金元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说唱曲种就是诸宫调。
(四)元明时期的说唱音乐
元明时期主要的说唱音乐曲种有词话、陶真和弹词。
弹词起于明代,发展至今成为江南诸类说唱音乐的总称。
(五)清代的说唱音乐
清代是说唱音乐空前兴盛时期,曲种主要是南方的弹词和北方的大鼓。
“南词北鼓”
说唱音乐的艺术形式
单口唱:演员自弹自唱或有专人伴奏,表演者即故事的主讲者,或者模拟不同角色。
对口唱:两人唱,一人唱一人伴奏,或两人同时自弹自唱。如山东琴书、河南坠子。
帮唱:在单口唱和对口唱的基础上,由伴奏人员参与帮腔,以活跃气氛。
拆唱:三五个演员分担一定角色,易表现戏剧性结果。
群唱:多人齐唱或轮唱。
走唱:由一二人到三五人不等,是一种有说有唱有舞的表演形式。以唱故事为主要内容,舞为衬托现场气氛。如东北二人转。
说唱音乐的伴奏乐器
常用:三弦、琵琶、扬琴、二胡、四胡、坠胡、竹板、铜板、渔鼓等。
特色乐器:内蒙古马头琴、哈萨克冬不拉、东北二人转唢呐、山东聊城八角鼓、北京单弦等。
一、鼓词类
(一)概况
鼓词是由元、明清流行的各种“词话”发展而来的。清以后,这类曲种主要盛行于北方,它的
明显的特点是演唱时,演员要自己击鼓掌握节奏。
演出形式:一人击鼓板站唱。
伴奏乐器:以大三弦为主,另有四胡、琵琶等。
唱词体系:大部属诗赞体。
音乐特点:吟诵性强,半说半唱,似说似唱的唱腔较多,在叙事之中抒情。
主要曲种:木板大鼓、西河大鼓、山东大鼓、京韵大鼓等等。
中国说唱音乐[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