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
第二章儿歌
了解儿歌的起源、发展与分类;
掌握儿歌的功能与特点;
熟悉儿歌的艺术形式;
学会鉴赏儿歌,学习创作儿歌;
掌握儿歌教学活动的基本方法;
积累20首以上不同形式的儿歌;
学习要点
第一节儿歌概说
学前教育
儿歌的概念
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儿歌的主要特点
儿歌的分类和特殊艺术形式
内容提要
一、儿歌的概念
概念:☆适合婴幼儿听赏念唱的顺口易懂的短小诗歌。
☆是婴幼儿最早接触、最易接受的一种文学样式。
☆生长于民间文学的土壤,口耳相授、代代相传。
☆听觉感知的语言艺术,是活在孩子们口头的文学。如儿歌《一二三》:“一二三,爬上山,四五六,翻跟头,七八九,拍皮球,张开两只手,十个手指头。”
二、儿歌的起源和发展
我国古代称儿歌为“童谣”、“童子谣”、“孺子歌”、“小儿语”。
明代吕坤编著《演小儿语》,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最早的儿歌专集。
清代《天籁集》称儿歌为“天下之妙文”。
1918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征集处,把征集的歌谣中的儿童歌谣,冠以“儿歌”的名称在《歌谣》周刊上发表。从此,“儿歌”作为儿童文学的体裁名称沿用至今。
三、儿歌的主要特点:
,明白易懂
,主题单纯
,趣味盎然
,好记易诵
节奏是儿歌的灵魂,没有节奏就无所谓儿歌。
如《小金鱼》
小金鱼, ×× ×┃
水里游, ×× ×┃
快快活活头碰头×× ×× ┃×× ×┃
四、儿歌的分类和特殊艺术形式
民间流传
▲儿歌的分类
作家创作
儿童文学(儿歌)幻灯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