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布鲁氏菌病
一、概述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肝脾肿大、易复发、易变为慢性,亦称波浪热或波状热。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二类传染病。
发展史
在世界上有广泛流行,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问题。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至今世界上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灭布病,
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70多个存在人畜布病,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冰岛和维尔京群岛无。
1860年命名为“地中海弛张热”
1897年命名为“波状热”。
1920年被正式命名为“布病”。
1905年我国重庆曾报告了两例布病。
1916年在福建发现1名布病。
1925年河南发现4名印度侨民感染布病
1932年内蒙古王爷庙发现109头牛中有21头流产。同年日本人北野正次在吉林白城子进行羊群调查时,发现羊感染率33%,1938年在该地发现布病患者。
新中国在成立前就有布病流行。
波及县区逐年增加
×1-2µm小型球杆状细菌,有荚膜,无芽孢,偶尔可见两极着色,在病料中单个或成丛存在,G-
二、病原学
化学因子抵抗力:
药物名称浓度(%) 生存时间
新洁尔灭 30s
石碳酸 1-2 1-5分钟
来苏儿 2 1-3分钟
来苏儿 3 1分钟内
漂白粉 -- 2分钟内
肥皂水 2 20分钟以上
流行过程
贮存宿主及传染源
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人群易感性
牛布鲁氏菌病[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