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都区2014~2015学年度
八年级语文教学指导意见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语文,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构建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全书设有主题合成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和“专题”。每册课本共有六个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组织读写听说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各单元围绕主题词,分别组织了多种体裁样式的课文5篇,每册共收30篇课文。各篇课文的“探究·练习”仍由整体感知题、语言揣摩品味运用题、多解创意题、记忆积累题等构成,一般为四题,“自由读写”单元由师生设计“探究·练习”题。从写作方面看,八年级语文在七年级着重进行收集题材、激发感情及掌握基本表达方式训练的基础上,注意了写作思路和结构等方面的写作训练。
二、教学建议:
根据新课程标准总目标提出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志趣的熏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基本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学中呈现出的一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①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致力于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激发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珍视学生独特的阅读体验、感受和理解,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的精髓,最大限度地丰富学生的阅读收获。
②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认真研读文本,努力提高自己驾驭文本的能力,并根据学生实际精心构置对话策略。对话应围绕文本展开,不应忽略文本的暗示或提示,不能脱离文本的主流随心所欲毫无限制地进行文本解读或迁移拓展;要努力纠正当前较为普遍的“假对话”现象(游离主题的对话,不具实质的对话,独白式的对话,互不碰撞的对话等等),不断提高对话的质量。2011版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③阅读教学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朗读和默读,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和阅读目的指导学生逐步学会精读、泛读和浏览。要加大课堂阅读教学中读的容量,在读中增进理解,通过阅读形成语感。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④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必要途径之一。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并落实阅读计划,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形成一个有序的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和学生一起共读好书,开展丰富的活动,使学生保持自主阅读的积极性。课外阅读要考虑到学生的阅读水平实际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反对将课外阅读异化为“依文做题”的功利性阅读行为。
⑤每单元五篇课文,教师根据教参和教学实际自主确定精读和略读的篇目和比例,不必篇篇详讲。略读课文主要靠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和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
江都区2014~2015学年度.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