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克和千克》说课稿.ppt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克和千克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说学情分析: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过程与方法:
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说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
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说教具、学具:
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天平一架;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1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四、说教法和学法
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在学法上采用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一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二是自主探究,感悟新知;三是巩固深化,拓展应用;四是全课总结,生成创新。
重 1 千克。
表示物品有多重,可以
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饼干 110 克
5 千克
设计意图:
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亲切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轻和重的初步感知,然后揭示课题。
1 个 2 分硬币约重 1 克。
用手掂一掂,
感觉怎么样?
1克有多重?
一个2分硬币, 一粒钮扣,两粒黄豆……
大约重一克的物品有: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置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的体验、大量的操作中初步建立起1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建立几克的表象。

《克和千克》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86979448
  • 文件大小3.91 MB
  • 时间2018-01-2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