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现状
.
1982年Warren和Marshall从胃上皮细胞表面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
17年大量研究证实Hp与上胃肠道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1) 慢性活动性胃炎最常见的原因(2) 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
(3) 胃粘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的重要致病因子
(4) 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病因子,有待进一步证实
(5) 与功能性消化(FD)的关系有待明确
我国对Hp研究现状
Hp在我国普通人群中的感染率在50%~80% 之间,属于高感染国家,可经口传播
我国Hp在上胃肠道疾病的检出率:(1) 慢性活动性胃炎71%~94%(2 )胃溃疡72%~100%(3) 使十二指肠溃疡73%~100%
(4) 胃MALT淋巴瘤与Hp关系的研究例数尚少, Hp感染者中发生胃淋巴瘤的仅为少数
(5) 流行病学调查,胃癌高发区和人群中具有较高的Hp感染率。
我国胃癌者Hp检出率为60%~82%
临床诊断标准
胃镜粘膜活检取材部位(1) 胃窦距幽门5cm范围内,1~2块(2) 国外大量研究证实抑酸剂(PPI)治疗后 Hp 可由胃窦向胃体转移,主张多点取材(3) 国内105例病理阳性者,胃窦阳性101 例(%),窦+体阳性103例(%)
非创伤性方法13C或14C尿素呼气试验非创伤性诊断“金标准”
最好二项以上阳性
所有检查应排除二周内服用抗Hp药物者
抗Hp治疗的适应症
(1) 消化性溃疡
(2)慢性活动性胃炎
(3)胃MALT淋巴瘤
(4)功能性消化不良严重者
(5)胃癌高发区的慢性萎缩性胃炎
Hp感染治愈标准
清除(clearance) 治疗结束时复查Hp阴性
根除(eradication)--治愈 治疗结束后停药1个月以上Hp阴性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现状PPT课件[精]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