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民族传统体育类教材分析
江阴市第二实验小学汤菊
二00六年八月
概述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资源,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素材。在体育教学中,武术以及一些其它民间传统体育项目的内容,一直受到学生们的喜爱。
新课程小学人教版教材把武术教学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罗列章节,提出教学目标和要求并加以分析说明。而对民间体育项目由于内容繁多、特色各异,则没有罗列章节具体说明,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发挥校本教材的功能,通过开发、引用、借鉴、创造各校的教学特色。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为你的体育教学打开更广阔的空间,因为这方面内容可挖掘的资源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气候、自然、地理等条件,改编、创造新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
第一部分:武术
一、武术的教学意义
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第一部分:武术
二、武术的教学目标
水平二:主要是学习基本功、基本动作和简单的武术组合动作,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和连贯性,初步体会武术的特点,增强各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认真刻苦的学三:是在水平二学习基本功、基本动作和动作组合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武术基本功串联和套路动作。通过进一步的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手型、手法、步型、步法,培养学生记忆力、注意力、思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一部分:武术
三、武术教学内容的特点
武术教材的典型性表现在:武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在于进行格斗,而是运用武术教材来培养学生养生自卫的能力。因此,我认为新课程的武术教学并不在于比赛,也不在于游戏,而在于表演和欣赏,在于展示自己的一招一式、精神和动作美感,以满足自我表现的欲望。
第一部分:武术
四、各水平段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内容
水平段
教学目标
供教师选择的
具体内容
水
平
三
1、学习武术基本功串联和套路动作,使学生继承民族体育文化,激发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学习武术的主动性及兴趣性。
2、通过武术学习,提高学生灵敏、协调、柔韧、速度和力量素质,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全面和谐发展,有效增进身体机能能力。
3、提高学生参与意识,提高自学、自练与合作学习能力,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
4、树立安全意识,形成遵守纪律、克服困难、刻苦习武的良好品格和高尚武德。
5、培养学生勇于自我表现、充满自信的良好心理素质,促进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和谐发展。
基本步型
并步、开立步、弓步、马步
基本功
串联
①外摆腿;②里合腿;③弓步冲拳;④蹬腿冲拳;⑤仆步穿掌
少年拳
第一套
①震脚架打②蹬踢架打;
③垫步弹踢④马步横打;
⑤弓步撩掌⑥虚步架打;
⑦跳步推掌⑧撩掌收抱。
第一部分:武术
五、小学武术的教与学法
(1)重视基本功练习。
(2)培养武术兴趣。
(3)发展武术能力。
(4)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
(5)挖掘教育内涵。
(6)善于改革创新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武术
六、武术单元教学计划
将小学阶段的武术教学分成三个主题教学单元来完成
主题单元(一):武术小明星(共5课时) (水平二)
主题单元(二):少林小子(共5课时) (水平二)
主题单元(三): 武林少年(共5课时) (水平三)
主题单元(一):武术小明星(共5课时) (水平二)
单元学习目标
⑴掌握武术基本功动作和简单的动作组合了解武术对健身、
健心的功能。
⑵发展身体的柔韧、灵敏、协调和平衡等素质
⑶学会与同伴团结协作,体验学习武术的乐趣,激发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精神
单元学习内容
⑴武术的起源与发展及中华武术在世界上的影响。
⑵武术基本功动作方法。
⑶武术对锻炼身体的重要意义
⑷相互合作、相互评议的方法。
课时学习内容安排
直观性学练阶段
第一课:武术欣赏
第二课:基本手型
领悟性学练阶段
第三课:基本功
第四课:手型步法
自创性学练阶段
第五课:自创自编动作
人民当家做主的法治国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