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探索研究.doc


文档分类:行业资料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探索研究
钱立家
甘肃省民乐县顺化寄宿制小学
X
关注成功!
加关注后您将方便地在我的关注中得到本文献的被引频次变化的通知!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豆瓣网
网易微博
摘    要: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国文化的精髓, 课堂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主要场所。语文教师身负传播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 要教育学生从小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校园, 在学生的内心深处生根发芽。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校园; 研究; 实践;
作者简介:钱立家(—) , 男, 汉族, 甘肃民乐人, 小学一级, 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及素质教育。
基金: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与研究》阶段性成果, 课题批准号:甘规划办GS[2016]GHB1812
2014年3月, 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 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年教师节前夕在北师大看望师生时, 曾态度鲜明地说:“我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 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 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 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所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校园是我们所有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而要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工作, 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要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浩瀚如海, 几千年来, 形成了一个非常庞大复杂的文化体系。对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和形式复杂多样, 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过程中, 更重要的是要挖掘和把握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从《周易》“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的讲述中便可窥一斑, 而这种精神力量, 纵贯整个民族发展的历史, 更加彰显出中华文化深厚的价值内涵。“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 乃赋《离骚》;左丘失明, 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 世传《吕览》;韩非囚秦, 《说难》《孤愤》;《诗》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种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经过长期积淀和传承, 成为了中华文化重要的精神元素, 成为中华儿女典型的文化心理和性格特征。塑造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脊梁。
长期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北京大学教授张联荣说:“中小学语文、历史、德育、艺术等学科教学, 对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精神要有准确把握, 这是传统文化的最核心部分, 不能不看历史背景, 不分良莠全盘吸收。”传统文化进校园的第一要义就是传播、弘扬、激发、熏染人类最美好最本真的情感, 无论是何种形式、何种内容的教育活动, 都要遵循这一原则。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童庆炳说, “孩子15岁之前, 应该大量阅读、背诵古文经典, 增加积累, 要从中学做人的道理, 最终目的就是传承优秀文化的基因。”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 出则悌, 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什么意思呢?就是弟子首先要学会做人, 人做好了, 方可学习其他文化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探索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92 KB
  • 时间2018-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