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卫生经济学会第五批招标课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研究
中标学会:四川省卫生经济学会
课题负责人:郑小华
课题主要研究人员:沈骥范昕建马步刚王天贵张孟贤
邓茂英罗珍淮
课题报告执笔人:郑小华
2003年9月20日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案研究课题组
二○○三年九月二十日
项目来源:中国卫生经济学会
项目组织单位:四川省卫生经济学会
研究单位: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社四川省卫生厅
项目负责人:郑小华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社
研究人员: 沈骥四川省卫生厅副厅长医学博士、教授
范昕建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博士导师
马步刚四川省卫生厅计财处处长
王天贵四川省卫生厅基层卫生及妇幼保健处处长
张孟贤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
邓茂英四川省卫生管理学院计财处处长
罗珍淮四川省卫生经济学会副会长
项目起始日期: 2003年5月-2003年9月
通讯地址:成都市下汪家拐街16号邮编:610041
电话(传真):(028)86115159 E-mail:zhengxh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法研究
摘要
研究利用四川省2000年农村卫生调查资料,采用保险精算学的方法和原理对不同经济类别地区的新型合作医疗的补偿方案进行测算,最终得出适用于不同经济发达地区的筹资与补偿方案,主要结论如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全新的农村医疗保障模式,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其筹资水平和补偿方案应有所不同;
根据四川省农村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和费用水平,按照人均30元筹资水平不足以抗御疾病风险的低水平补偿。按照农民人均收入的1-%筹集个人投入部分,地方政府按人均15元筹资,可望获得比较恰当的补偿水平。
新型合作医疗的引入必然激活农村医疗市场,因此,在加大对需方的财政投入的同时可适当减少对供方的投入,让供方从市场渠道获得更多补偿;
基于进一步支持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发展的要求,在采用按费用水平的补偿方案时应考虑相应的转诊制度;
基于“大病”的经济学定义,单纯以费用水平确定补偿方案,并提出以累计百分率在90%的门诊费和累计百分率在10%的住院费作为住院起付点;对住院补偿不设封顶线。
提出利用风险金购买再保险的抗御风险的思路。
提出县统筹乡核算的基金管理模式,认为这种管理模式既符合保险的大数法则,又有利实现合作医疗基金的公平享用。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方法研究
1 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要求。并要求从2003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按照《决定》精神,四川省确定5个县作为试点单位,积极探索新型合作医疗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一项医疗保障制度的中心环节是费用管理,而费用管理的核心则是根据测算的费用对居民享用的卫生服务实施补偿。因此,要使新型合作医疗治疗健康稳定的发展,运用保险学原理,开展科学的费用测算是十分必要。
合作医疗的补偿模式不仅影响人们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而且决定着人们对卫生服务利用的取向。《决定》提出“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形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意味着补偿方案应该指向高费用疾病的补偿。然而,补偿是由筹资决定,本研究拟通过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水平,探讨现有筹资水平下(三个10元)的可保障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适用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筹资标准和补偿方案,探讨保证方案实施的条件和管理模式。
从理论上讲,一个好的补偿方案应该做到:
有利于控制费用,确保合作医疗基金收支平衡;
有利于刺激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并缓解人群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
有利于调整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取向,合理控制病人流向。
基于上述假定:本研究利用2001年四川农村卫生调查的家庭调查资料,借用1986年-1993年中国农村健康保险实验研究的成果,建立实用于不同经济类别地区的新型合作医疗补偿方案。
2 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2000年四川省农村卫生调查资料中的家庭调查资料,样本包括10个县,20个乡5000户的19998人,抽样概率,利用其中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和费用指标及其与之相联系的人口学指标和地区经济发展指标。
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和费用水平
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元线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和费用的因素;
借用中国农村健康保险实验研究提出的保险因子,模拟测算在各种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的补偿方案,
3 结果
测算原则与内容
新型合作医疗补偿方案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