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一定时期内,政府对商品进出口管理所采取的政策。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国际贸易政策对整个国际贸易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节贸易政策工具
主权国家是国际贸易的主体。各国通过各种具体的贸易政策的制定来保护国家利益。本节扼要介绍贸易政策的具体形式及其作用。一、贸易利益与国家利益贸易政策既然是以国家利益为基础制定的,因此,在分析贸易政策之前有必要了解国际经济学中国家利益的内容。
贸易政策所关注的国家利益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善贸易条件与国际收支状况。贸易条件是指进出口商品或进出口要素的交换比例。它可以反映一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获利能力。政府可以通过调节关税税率影响进出口商品的相对需求,来达到改善贸易条件的目的。此外,无论是国际收支顺差还是逆差,一国都可以通过制定一定的贸易政策来促进进口抑制出口或是反过来促进出口,抑制进口,以调节国际收支,其中包括关税政策。
2、调配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为了充分利用劳动力、矿产、设备等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一个国家可以采取贸易保护政策,以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提高本国资源的利用程度。也有的国家为了确保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常常会使本国产业多样化,以避免对某一产品出口的过分依赖,这对于依赖初级产品出口的发展中国家尤其重要。因此,国家可以通过贸易政策来配置生产力,实现经济多元化发展。
3、保护幼稚行业与国内市场
幼稚行业是那些在国内刚刚发展,在成本和质量方面还未具备很强竞争能力的行业。一国要想使这些行业能够得到充分发展,就必须采取一定的保护政策,以屏蔽掉来自国外的竞争。这是一种更加全面的保护。
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整体上表现出落后,如劳动力素质低,基础设施不足,购买力小,市场发育程度低。从整体上制约着新行业的发展。因此,为促进经济的全面发展,有必要用全面的保护政策来推动经济发展。
另外,产品的销售市场有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之分。对一个企业来说,由于在国内市场销售有种种便利条件,国内市场往往是其主要的销售市场。为了保护这一最重要的市场,国家就必须采取保护措施防止国外产品的进入,使本国弱势企业免受激烈竞争的淘汰。
4、增加国内购买力与就业
提高产品价格可以增加生产商的收入,提高生产商购买力,有助于促进经济的繁荣。对农产品实施保护就会维持农产品价格,增加农业生产者的收入。对工业品实施保护就会提高工业品价格,增加工业生产者的收入。
发达国家常常关注本国的就业问题。面对低收入国家低工资低成本产品的竞争,为了保持本,发达国家和地区倾向于使用保护贸易政策来保护本国劳动力的利益。
5、保护本国经济安全
随着国际间经济交往的日益增长,各国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这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问题能够传递到其他国家,引起其他国家的经济波动。为了减少这种波动带来的损失,国家可以采用保护性政策,减少与他国的联系,隔离这种影响。
在外国对本国进行倾销时可以制止这种威胁本国产业安全的做法。当一个国家发现某种进口商品的价格低于其本国国内市场价格时就会认定该产品倾销。倾销通常都带有恶意竞争的色彩,为了保护本国产品的市场,政府就要对这些产品征收反倾销税。
为了防止在非常时期由于进口中断危及国家安全,一国有必要对一些重要的基础行业实施保护,确保在进口中断时能够维持重要物资的生产供应。国家经济安全是一国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6、政府收入
大多数时候保护性贸易政策会给国家带来更高的关税收入,世界上却有一些国家将关税作为政府的重要收入。
7、社会目标
贸易政策的制定有时还受社会目标的制约。这些社会目标包括该国的生活方式,身心健康标准及环保要求等,如一些国家处于环保的考虑限制木材出口。
8、外交政策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外交政策的组成部分,作为外交政策的工具和手段,它是要受外交政策制约的。具体形式有贸易优惠待遇和贸易禁运及制裁等。正是为了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保护上诉国家利益,一国才设计了种种政策工具来达到这一目的。
二、国际贸易的政策工具
贸易政策工具主要包括限制进口的关税、配额和管理出口的出口补贴、自愿出口限制等。下面分别加以阐述。
1、进口关税
进口关税是各种保护措施中最基本的工具,从形式上可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1)从量税。以货物的计量单位作为计税的标准,按每一计量单位应缴税额作为税率的关税就是从量税。从量税的缴税总额由进入到进口国的货物数量与税率相乘来决定,而与货物的价格及金额无关,海关只须查明进口商品的数量就可以了,而不必知道货物的货币价值,因此,关税的征收极为方便。但这种关税有着严重的缺陷,由于它不考虑商品的货币价值,因此,当商品价格急剧波动时,同一税率对商品的保护程度也会急剧变化。表现为在通货膨胀时价格上升,关税的保护程度下降;在通货紧缩时价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三章_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