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始兴“无围不成村”.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始兴“无围不成村”.doc始兴“无围不成村”

围楼天地令人眼花缭乱

沐着清风丽日,我们来到“有村必有围,无围不成村”的粤北始兴县。拜访那些或耸于平原、或立于河岸、或依于山旁,守望着家园、守望着田野、守望着希望和收获的始兴客家民居的杰作――围楼。
建县于公元263年(三国吴永安六年)的始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客家人聚居之地。秦汉以来,不断有中原人士迁徙到此,当今的客家人,大部分是在明清时期从福建、江西和广东梅州等地迁徙而来的。据考证,围楼得以兴建的缘由,是各地几经辗转迁徙至此的客家先民,在立足生根后,为避免与当地土著居民发生冲突、防范山贼和土匪抢劫财产,而生发必须建造坚固住房、大家族聚居以自保平安的念头。始兴围楼就这样应“念”而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越建越多、越建越大,款式也五花八门,遂成为当地民居的一大特色。始兴围楼的大批兴建是在清朝咸丰年后,至今仍保留有200多座。
我们一路看来,始兴围楼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坭墙围、坭砖围、青砖围和卵石围;有正方形、长方形、回字形、椭圆形、器字形、凹形和凸形;他们的顶部形状有一字形、人字形、锅耳形和顶中突起的……真是一跨入这围楼天地,就令人眼花缭乱。
我们走进几家围楼,当年这些作为抗御外侵的堡垒的围楼,在太平盛世的今天,大多数已无人居住了,不少被用来堆放柴草、圈养牲畜或空置着。
围楼一般为五至三层,里面多有水井、厕所及采光通风的天井。每座围楼的四角及墙面均留有形态各异的?t望孔和射击孔,只设一个大门(极少两个或更多),大门门框选用坚实硬朗的长条麻石或花岗岩石板镶嵌而成,且装有铁板门、铁栅门、铁皮木门、木板门等好几道门次第防护,坚固牢靠可想而知。
始兴人说,没看过大围、小围、怪围和名围,就不能算见识过始兴围楼。

大围,枪射火攻全无奈

在始兴县南部山区的隘子镇满堂村有个大围,是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始建的砖石结构的四合院式围楼,花了28年时间才建成。围内至今仍住着三四十户人家,全是围楼建造者官乾荣的子孙后代。大围取名“满堂”,乃子孙满堂、福禄满堂之意,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围里有12个院、9个厅、6个天井以及平房、楼房、炮角楼等共777间,并配有马厩、水动碾坊等生活设施。整个围有高大厚实的围墙环绕,门前还有一块宽大的门坪。中心围外层与里层之间有用河卵石铺砌各种图案地面的院子。里层的主体高三层,四角升建,有如近代炮楼式建筑。居中为花岗岩条石券顶正门,门有铁、木门闩个一套,门顶端有一蓄水池并设机关既防强攻又防火攻,围楼底层墙厚达4米,二楼以上墙厚1米。用水磨青砖,四角用花岗条石包砌。里层内间有4米宽的回形走廊。上新屋和下新屋是中心围建成后逐年所建。

传说当年为确保砖块规格统一、六面平整,官氏请人用生铁铸造了一批打砖用的砖架(当地是木板做的)以保砖坯不走样。青砖出窑后还增加一道手工打磨工序并规定每个工人每天只准磨三块,每块磨足3个时辰,超额者要罚。有个手脚勤快的农民多干活还会受罚,第一天就磨了5块砖,结果多出的两块罚了2天的工钱。齐整的青砖保证了墙体的质量。上世纪60年代,全县民兵在满堂大围搞集训,当年参加集训的老张说,他晚上挂蚊帐时看到无法在砖上钉钉子,就想在砖缝里找到突破口,没想到缝中的沙灰比砖还硬。原来当年砌墙用的石灰浆中加入了极粘的糯米浆。

始兴“无围不成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ohghkyj834
  • 文件大小24 KB
  • 时间2018-02-1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