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编号: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教育专业本科)
Track and Field
总学时:110 学分:4学分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性质:体育教育专业方向类必修课程主项提高课
2.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第二学期
3.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4. 课程修读条件:有一定的运动基础,并具有一定的身体素质条件
5. 课程教学目的: 在教学中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吃苦耐劳、勤奋上进的良好思想品德。全面发展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能力和生活生存能力,提高体能,为田径类课程和其他技术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通过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比较系统地掌握田径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手段和方法,基本功扎实,做到会讲、会做、会教,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中等学校体育课中田径教材教学,并具备指导课外体育锻炼、组织田径运动竞赛及田径运动场地、器材管理等多方面的能力。充分认识田径类课程的竞技性、健身性和实用性等属性,了解田径运动文化特点,理解田径类课程对人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价值,培养终身体育观念。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
,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田径运动在中学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使学生掌握作为健身手段的田径运动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课程方案》为指导,以我院《体育教育本科教育计划》为依据。按照素质教育要求,认真制定好切实可行的教学文件,要按照建立健身课程内容体系的要求,不断充实、更新和精选教学内容。
,教师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努力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程教学。要重视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田径教学与健身的方法、手段,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自练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开拓、创新精神。
,联系教学实际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具有作风正派,为人师表、遵纪守法、文明礼貌的情操以及勤学苦练、顽强拼搏的精神。
三、内容纲目及标准:
(一)理论部分
学时数12(11%)
第一章田径运动概述(2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对田径运动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明确学习田径课程的目的,端正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高教体育专业田径运动必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教学难点: 怎样结合田径运动必修课程的教学目标,端正学生学习态度,使之树立成为一名合格的中等学校体育教师的思想。
第一节田径运动的概念和功能
一、田径运动的概念
二、田径运动的功能
第二节田径运动的分类
一、田径竞技运动项目分类
二、田径健身运动内容分类
第三节田径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一、原始社会是田径运动的形成时期
二、古希腊是有组织的田径运动的开创和发展时期
三、19-20世纪是现代田径运动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第四节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概况
一、解放前我国田径运动的概况
二、解放后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
第五节普高体教本科田径运动课程的目标、任务、教学内容和学习要求
一、教学目标
二、教学内容
三、学习田径运动课程的要求
第二章田径运动教学(2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田径运动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与组织方法及田径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田径运动教学方法教学难点:教学方法的运用
第一节田径运动的教学指导思想
一、田径运动教学新理论二、课程目标与任务三、田径运动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节田径运动的教学内容与组织
一、田径运动教学内容二、田径运动教学组织
第三节田径运动的教学方式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
田径运动课程教学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田径课程的考核与评价
田径课程考核与评价的基本要求
田径课程考核与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章田径健身运动的理论与锻炼方法(2学时)
[教学目的] 了解田径健身运动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掌握田径健身运动基本锻炼方法,具备指导中学生参加田径健身锻炼的基本知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田径健身运动基本锻炼方法
教学难点:指导中学生参加田径健身锻炼的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田径健身运动的分类与内容
一、田径健身运动的分类
二、田径健身运动的内容
第二节田径健身运动的生理学基础及对人体的健身作用
一、田径健身运动的生理学基础
二、田径健身
田径课程教学大纲(体育教育本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