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火蚁防控应急预案
为有效预防、控制红火蚁危害的发生和扩散,确保在发生红火蚁危害时能够迅速、高效、有序地采取应急防控措施,保障我省农业生产、公共设施、生态环境安全和人民身体健康,根据国家《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广东省植物检疫实施办法》以及农业部《关于印发红火蚁疫情防控应急预案的通知》规定,制定本预案。
一、红火蚁危害情况的确认、报告与分级
确认
疑似红火蚁发生地的农业主管部门在24小时内将采集到的蚂蚁标本送到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由省植物检疫机构指定的专门科研机构鉴定。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根据专家鉴定报告进行确认。
报告
确认本地区发生红火蚁后,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24小时内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并迅速组织对本地区进行普查,及时查清发生和分布情况。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在24小时内将红火蚁发生情况上报省人民政府和农业部,同时抄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
红火蚁危害程度分级
三级危害:在1个县范围内发生红火蚁危害。
二级危害:在1个地级市辖的2个或2个以上县发生红火蚁危害;或者在1个县范围内发生红火蚁危害程度严重的。
一级危害:2个或2个以上地级市发生红火蚁危害;在1个地级市辖的2个或2个以上县发生红火蚁危害严重的。
出现以上一至三级程度危害时,启动本预案。
二、应急响应
各级人民政府按分级管理、分级响应、属地实施的原则,根据省植物检疫机构的确认、红火蚁危害范围及程度,三级危害启动三级响应,二级危害启动二级响应,一级危害启动一级响应。
三级响应
县级人民政府立即成立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协调各乡镇政府及县相关部门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对红火蚁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农业行政及技术人员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时将红火蚁发生情况、防控工作方案及其执行情况报市级农(第一范文站主管部门;县级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督促指导,并组织查清全市红火蚁发生情况;市级人民政府根据红火蚁危害严重程度和县级人民政府的请求,在技术、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对发生红火蚁地区给予紧急援助支持。
二级响应
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立即成立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协调各县人民政府及市相关部门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市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对本市红火蚁发生情况进行全面调查评估,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农业行政及技术人员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时将红火蚁发生情况、防控工作方案及其执行情况报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市级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强督促指导,并组织查清本省红火蚁发生情况;省人民政府根据红火蚁危害严重程度和市级人民政府的请求,在技术、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对发生红火蚁地区给予紧急援助支持。
一级响应
省人民政府立即成立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迅速组织协调各市人民政府及省相关部门开展红火蚁防控工作,并由省人民政府报告国务院;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迅速组织对全省红火蚁发生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制定防控工作方案,组织农业行政及技术人员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时将红火蚁发生情况、防控工作方案及其执行情况报国家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省其他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红火蚁防控工作;省人民政府根据红火蚁危害严重程度在技术、人员、物资、资金等方面对红火蚁发生地给予紧急支持,必要时,请求国务院给予相应援助。三、部门职责
各级植物有害生物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红火蚁防控的指挥、协调工作,并负责监督应急预案的实施。农业部门具体负责组织红火蚁监测调查、防控和及时报告、通报等工作;卫生部门负责红火蚁伤人防治工作;宣传部门负责引导传媒正确宣传报道红火蚁有关情况;财政部门及时安排拨付红火蚁防控应急经费;科技部门组织红火蚁防控技术研究;经贸部门组织防控物资生产供应,以及红火蚁对贸易和投资环境影响的应对工作;林业部门负责林地和木本植物的红火蚁调查及防控工作;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加强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防止红火蚁的传入和传出;发展改革、建设、交通、环保、旅游、水利、民航等部门密切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四、红火蚁发生点、发生区和监测区的划定
发生点:蚁巢外缘周围100米以内的范围划定为一个发生点;划定发生点若遇河流和公路,应以河流和公路为界,其他可根据当地具体情况作适当的调整。
发生区:发生点所在的行政村区域划定为发生区范围;发生点跨越多个行政村的,将所有跨越的行政村划为同一发生区。
监测区:发生区外围8000米的范围划定为监测区;在
红火蚁防控应急预案精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