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社会效益
如果一部电影拍出来之后便从此蛰伏于片库,甚至连盗版商都不屑问津,其社会效益何以实现?
好莱坞习惯于把电影分为两类:好莱坞电影和艺术电影。也就是说,只要是非好莱坞电影,一律被他们划归为艺术电影的范畴。为此,我曾有过一个比较极端的基本判断:好莱坞影片占领着全球90%以上的市场份额;非好莱坞影片拿走了全球90%以上的电影奖项。结果是,好莱坞电影雄霸世界,而非好莱坞电影却不得不靠着政府资助和政策保护来苦守那硕果仅存的不到10%的市场。
从中国电影“走出去”的角度而言,我们面临的竞争对手,不仅仅是强势的好莱坞,而是全球所有的电影人,从世界各国电影都在竞相争夺的这不足10%的市场份额中分一杯羹。面对市场的无奈,曾有制片厂厂长不无自嘲地诉说自己的无助:我们拍的电影连盗版都没有!所以,电影的效益问题,无论是社会的还是经济的,必须在电影的商品属性被确认为第一属性的大前提下才有可能成立。社会效益固然是电影作为心灵产品的终极目的,然而,如果没有经济效益作为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石,社会效益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一部电影拍出来之后便从此蛰伏于片库,甚至连盗版商都不屑问津,其社会效益何以实现?
在好莱坞,我们听不到“社会效益”这个概念,其惯常的表述是“经济影响”。即如马列教科书上所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经济影响或许正是我们所说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高度统一吧。
美国电影协会于今年四月发布了一份题为《影视产业对美国的经济影响》的产业分析报告,将美国影视节目的生产和发行描述为“美国最有价值的文化和经济资源”,并从诸多方面详述了影视业为美国社会带来的“经济影响”:
首先,这一产业为美国50个州的老百姓创造了250万个就业岗位,其年薪总额高达411亿美元,使影视业成为美国私营经济领域最大的雇主。
其次,由于美国影视产业所独有的弥漫性,相关中小企业在全美遍地开花,蓬勃发展。截至2008年底,在全美50个州中,,其中81%为雇员不到10名的小公司,四分之一为独资经营公司或个体经营者。可以说,美国庞大的电影产业主要是由这些小公司甚至个体经营者来支撑的。仅2007年,美国的影视业便为这些中小企业创造了382亿美元的经济收益。
第三,影视业还是美国各州和联邦财政的最大贡献者。2007年,仅雇员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和公司营业税两项便达130亿美金。
第四,影视业还是美国最成功的出口产业。2007年,美国娱乐产品视听服务出口总额为150亿美金,为美国带来了136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占美国私营服务贸易顺差的10%,高于电信、管理、咨询、法律、医疗服务、电脑、信息服务和保险等的顺差总和。2008年美国影片的海外影院票房更高达183亿美元。
第五,影视业刺激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影视产业为美国所有50个州和华盛顿特区的经济所做出的贡献之大,促使各州纷纷出台特别激励政策,以刺激影视制片业的发展。
如纽约州,影视业被视为其核心经济引擎,对其经济总量的年贡献率为70亿美金。2008年,纽约州政府将其“电影制片授信额度”提高到核定成本的30%,较之以前翻了三番。这一新政策的激励吸引了60多部故事影片、20部电视片和30个电视节目在纽约州境内完成。剧组的直接消费高达20亿美金,搞
电影的社会效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