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朱光潜
什么是“咬文嚼字”?
作者赋予这个成语新的意义:
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就是调整思想情感,因而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速读全文,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找出作者的中心论点。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第三段)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五段)
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第八段)
文章中心
①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说明了哪
些“道理”?
②每一个实例各从什么角度说明这些“道
理”?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
韩愈改诗
实例:
你是没有骨气的人。--你这没有骨气的人。
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文字与情感有关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不好,“这”字带有贬义。
郭沫若改字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
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
不能复入石矣。
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
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
石也。
——《史记》李广射虎
视之,石也。
终不能复入石矣。
文字与意味有关
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
发现错误,惊讶
失望放弃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推——冷寂场合敲——热闹场合
关于“推敲”的故事
关于“推敲”的故事
“敲”一定比“推”好吗?(联想意境)
文字与意境有关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咬文嚼字》优秀课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