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理念
(一)课程性质:
《职业生涯规划》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理想教育。
(二)课程的总体目标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学会方法、树立观念、规范行为”(课程任务)
(三)课程设计理念
第一:科学发展观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灵魂,规划职业生涯的真谛就在于可持续发展,课程设计注重促进学生的发展。
围绕“发展”这个主题,引导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生涯与人生发展的关系,并针对中职生特点,通过发展条件分析、发展目标确立、发展台阶构建、发展措施制定四个环节,学会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到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清清醒醒过一生,做生涯的赢家,成为自己人生的总设计师。
第二:注重德育,树立观念、学会方法、规范行为。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一门德育课,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引导学生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更要教育学生规范行为习惯,着力于中职生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自觉性”的形成,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职业生涯规划》把德育过程与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综合职业能力训练结合在一起,为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供了保证。
第三:德育回归生活,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依据德育教育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我们针对中职生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中职生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使《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贴近职业、贴近社会、贴近中职生”。
通过学校招生就业处,加强与实习合作单位之间的联系,了解各专业岗位能力要求、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企业文化等相关内容,及时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及时总结毕业生生涯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丰富校本教育资源,为在校学生生涯发展提供有效指导,使生涯教育的更具有针对性、时代感和实效性。
第四:课程建设关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训练
在《职业生涯规划》教学总体目标中明确要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实践、体验、感悟,来增强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掌握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