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婚礼习俗
朝鲜族
朝鲜族十分重视人生仪礼中的冠、婚、丧、葬四大仪礼。青年男女只有举行过冠笄之礼后,才可以选择配偶。托媒说亲也严格按纳彩、问名、纳吉、纳币(纳征)、请期、亲迎六礼程序进行。亲迎时的仪礼先在女家举行。朝鲜族举行婚礼时,新郎要身穿礼服,接受嘱咐,辞别父母,亲自骑马到女方家去迎亲。一路上,有一位手捧双雁的“雁使”,走在迎亲队伍的最前边。迎亲者到了新娘家,要举行一系列仪式。
回族
回族青年男女举行婚礼的前两三天,男女要带上蒸馍、羊肉给女方家送去,叫催妆礼。结婚那天,男言要去车接新娘。新娘要穿红衣服,洗大净,称离娘水。同时,还要请全可人(即父母双全、子女双全、夫妻和睦的人)送亲。送亲宜早不宜迟,把新娘接到门口时,新郎要围着车转一圈,然后将新娘和送亲人迎进大门。有条件的从大门到新房门,要铺红毡或毛毯子,如没条件要由新娘的哥哥(或是舅舅)抱着新娘走进新房,新娘的鞋是不能沾地的。
闹公婆
回族婚礼上闹公婆可算是最热闹的一幕。回族认为:“结婚三天没大小,不耍不热闹”。婚礼上,大姑娘小媳妇可把婆婆抓住,头上簪上花朵,脸上搽上粉,抹上胭脂,穿上红袄绿裤,拉着去迎媳妇,引得满院子里的人捧腹大笑。这时的婆婆,拿出糖果撒在地上,趁姑娘媳妇们争抢糖果之机,悄悄溜之大吉。小伙子们也把公公抓住,脸上涂上颜色,耳朵上挂两串红辣椒,头上戴个破草帽,脖子上挂一个小铜铃,反穿羊皮袄,倒骑毛驴转圈圈,尽情戏耍,逼得公公只好向大家告饶许愿,撒糖果,赠礼品,直到大家满意为止。回族人家结婚闹公婆,图的是个高兴吉利,即使公公是当官的,也得乖乖地由着人们来戏耍,为婚礼增添喜庆色彩。
藏族
在藏族婚礼上,来宾向新郎、新娘献哈达。
蒙古族
娶亲――蒙古族的婚俗之一。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新郎在欢乐的气氛中,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伴郎、祝颂人,也穿上节日盛装。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娶亲者至女家,先绕蒙古包一周,并向女家敬献碰门羊……
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婚俗,包括订婚、结婚两个阶段,订婚时男方母亲在媒人"艾勒其"陪同下带衣料、砖茶和方块糖拜访女方家长,赠送礼品。关系正式确定后,男方父母根据女方要求送去彩礼,商量吉日,举行结婚仪式。
出嫁前全家男女老幼均为新娘祝福、祈祷。
乡亲们翩翩起舞,婚礼的头一天是见不到新娘的,男女双方均在家与各自的亲
少数民族婚礼习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