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上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四项规划
(2013-2017)
2012年12月
颍上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四项规划
(2013年—2017年)
颍上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成立于二〇〇五年七月,系在原颍上师范学校和颍上工业学校基础上,通过科学整合而组建。2008年12月被评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1月被省农委批准为“阳光工程培训基地”。
新成立的颍上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位于颍城西关外距颍上县长途汽车站200米,原颍(上)阜(阳)公路南侧。校园占地面积60多亩。职教中心现有各类教学用房18000平方米,其中,原工业学校校区3470平方米,原师范学校校区内14530平方米。
目前,颍上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拥有教学楼5幢,综合楼2幢,艺术楼1幢,学生宿舍楼3幢,能容纳800名学生就餐的食堂一个(已封闭)。中心拥有计算机室3个,教学用计算机200台;多媒体教室2个;语音室2个(120座位),3-3-4标准理化生实验室各1个。图书室藏书6万余册,电子图书10万册。
体育设施较为齐全,现建有300米环形赛道运动场以及混凝土篮球场、排球场等,并配套完善的体操、田径等运动设施。
职教中心目前开设有计算机、电工电子、机电、数控、社会文化艺术、服装工艺与设计、汽车维修、电子商务、航空服务、能源开发等特色专业10个;2011-2012学年度在校学生2000人,年培训1000多人次。由于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刚刚组建不久,职业专业技术培训工作急待加强。2009年春,县委县政府为加强我校的实施基地建设,扩大规模,于城北新区划拨了120
亩为我校的新校区。
整合后的颍上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拥有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中心有专任教师117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45个,专业课教师62人,双师教师43人,95%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
一、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为“三农”服务的办学方向,围绕颍上“抓住机遇,托颍而上,奋力崛起,争先进位”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大力推进观念创新、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以改革谋出路,以创新促发展。按照市教育局关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贯彻“实教、实训、实习”三实教育思想,认真实施“师资强校、特色亮校、精品立校”三大战略,重点做好“整合、提质、服务”三篇文章。利用四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成一所“名(全国名校)”、“优(优质教育)”、“特(职教中心品牌、特色)”、“新(走职教新路)”的高水平、现代化国家级重点职校,成为我省乃至全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示范性窗口学校。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面向国内外引进新的办学模式和符合国际惯例的课程体系,全面开展多领域、多层次联合办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构建中等职业教育、现代远程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培训等终身教育的“立交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现代化、开放性的社区综合大职教体系
。
以树立改革创新的理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谋求学校办学的新突破,促进学校的专业化发展和服务颍上经济社会的能力,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使我县的职业教育成为农村技能型人才的“蓄水池”,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劳动就业的“减压阀”。
(二)发展目标
今后四年,学校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围绕颍上支柱产业发展要求,整合学校资源,调整专业设置,重点做大做强做精机械工程、汽车工程、电子电工、信息技术、畜牧农业、服装艺术与旅游等七大类专业群;深化专业课程改革,编制完成教学规划,编写完成七大类专业的校本课程,全面实施专业课项目化教学,适度降低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要求,强化技能实际操作训练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优化专业师资结构,打造精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育一定数量的专业负责人,引进聘请一批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和高技能的专业师傅,实习指导教师的数量和质量与学生实训实习相适应;强化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优化专业设施设备的配置,建设专门的实训大楼,使实验实教实训的条件能够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多渠道、多形式的开展联合办学,在我市的大型企业中都能够建立相应的校外技能培训基地;确立“品行+技能”的学生培养总体目标,学校综合管理水平得到实质性提高,“品牌学生”的培养效果得到初步体现,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能够达到企业的用工要求,总体的服务水平和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学校得以持续跨越式发展。
具体目标:
1、充分利用和整合颍上县职业教育资源。
颍上师范和颍上县工业学校都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重新组建的两所中等职业学校。2002年以后,工业学校迁入颍城,紧靠颍上师范,两校开始尝试资源共享,优势
颍上县职业技术教育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