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2
天津市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
“十三五”规划
海洋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和发展空间,事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时期,也是天津抓住“五大战略”机遇、建设海洋强市的重要时期。深刻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形势,贯彻新发展理念,科学谋划和实施天津市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对于贯彻落实国家海洋强国建设战略部署,转变海洋经济发展方式,拓展蓝色经济发展空间,提升海洋开发和综合管理能力,统筹推进海洋事业全面进步,促进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主要阐明天津市未来五年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的发展目标、发展布局、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是指导未来一段时间全市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为2016-2020年。
第一章成就回顾和面临形势
一、成就回顾
“十二五”期间,天津市认真落实国家海洋发展战略部署,扎实推进海洋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工作,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海洋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现价),提前一年完成5000亿元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全市单位岸线产出规模超35亿元,继续位居全国前列。
——海洋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和海洋船舶修造业走向国际市场。国家石油化工基地和原油战略储备基地初具规模。海洋工程建筑业市场扩展到五大洲。,继续保持国内领先。沿海风电区域布局基本成型,风电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海洋服务业加快发展。,集装箱吞吐量超过1411万标准箱。邮轮游艇等高端滨海旅游业快速起步,成为我国北方最大的国际邮轮出入境口岸。2015年邮轮停靠艘次较2010年翻一番,达到97艘次。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科技服务和海洋金融服务保持较快发展态势。
——海洋环境保护取得成效。近岸海域一、%。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海洋生态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有序开展,大神堂牡蛎礁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管理取得成效。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形成,监测时段不断扩展,监测频率逐步增加。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等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保持全国领先,海洋化工、海洋盐业等传统海洋产业的高新技术含量逐步增加。打造了一批海洋科技自主创新平台和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被国家确定为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城市,省部级以上海洋重点实验室达到15个,海洋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海洋仪器装备质量检测中心达到13个。
——海洋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海洋观测预报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稳步推进,海洋灾害预警报信息发布渠道进一步拓展。海上重大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高,有效应对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大沽口航道“对二甲苯”泄漏等环境污染事件。渤海湾生态监控区监视监测工作扎实开展。
——海洋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国家海洋博物馆开工建设,妈祖文化园等海洋文化场馆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海洋文化旅游高地初步成型。成功举办“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等海洋宣传活动,社会公众海洋文化意识逐步提高。海洋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蓬勃发展。
——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完善和提升。修订完成《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制定出台《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条例》,行政执法监察扎实规范开展,海洋执法装备建造和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维权执法能力不断提高。渤海监测监视管理基地一期建成并投入使用,海洋管理业务支撑能力进一步增强。
二、存在问题
在全市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加快发展的同时,还面临一些问题。
一是海洋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海洋油气、海洋化工等传统产业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虽然增长速度较快,但总体规模不大,%。海洋服务业偏低,%,海洋高端服务业份额较低。
二是海域和岸线资源利用水平有待提高。海域利用多集中于近岸,用海方式多为平推式填海,填海造地确权率不足50%。生活岸线和景观岸线缺乏,市场化配置海域资源机制尚未建立。
三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有待强化。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陆源入海污染压力持续存在,入海河流和陆源入海排污口水体中氮磷和化学需氧量等主要污染物普遍存在超标现象,2010-%。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或不健康状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仍面临巨大挑战和压力。京津冀地区跨流域水环境污染监测及防治机制尚未建立。同时,全市陆海统筹、河海联动的涉海部门协作机制还需完
天津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天津发改委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