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流程
审稿
审稿的含义
审稿是对稿件进行审读、评价,决定取舍,并对需要修改的稿件提出修改的要求和建议的活动。
审稿是实施选题计划的具体步骤,是编辑加工的前提条件,是出版物生产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工序。
审稿的作用
决定稿件的取舍
帮助提高书稿质量
检验工作得失,提高编辑人员的能力
发现人才,扩大作者队伍
审稿要求
对书稿的要求
思想性
独创性
知识性
科学性
对审稿人的要求
坚持取舍标准
评价客观、科学
操作规范
审稿制度
“三审制”是“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的简称,有时又称“三审责任制度”,指由初审、复审和终审三个审级组成的审稿制度。
《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坚持稿件三审责任制度”,“初审,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 “复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编辑室主任一级的人员担任”,“终审,应由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社长、总编辑(副社长、副总编辑)或由社长、总编辑指定的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人员担任(非社长、总编辑终审的书稿意见,要经过社长、总编辑审核)”,“三个环节缺一不可。三审环节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
三审制的作用
以分级审读制度力求保证对于稿件判断、评价的客观性,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某级审稿者的知识不足或责任心不强或工作疏漏而导致的偏差或失误。
三审制的程序和任务
初审→复审→终审
终审
复审
初审
初审
初审是三审制中的第一级审稿。初审者要在通读全稿的基础上,对稿件的政治导向和思想倾向,稿件的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文化艺术价值),稿件的具体内容、体例、结构、形式、文字等进行全面审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稿件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分析,进而对稿件的质量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且对稿件如果出版可产生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进行预估,最后以“审稿意见”的形式表明是否可以采用,是否需要退改以及如何退改,是否需要外审,等等。
稿件如经批准采用,一般由初审者担任责任编辑,负责加工,并撰写必要的辅文,办理发稿手续。稿件如果需要退修,初审者要提出退修的充分理由以及退修的方案,并拟出退修信;稿件如果不采用,由初审者草拟退稿信。退修信和退稿信都要经复审者、终审者核签后与稿件一起交作者。
复审
复审是三审制中的第二级审稿。复审者亦应对稿件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为前提,对初审者关于稿件优缺点、价值、质量、效益的审稿意见进行审核与判断,表明自己或认同,或反对,或存疑的态度。对于初审中提出的原则性问题,尤应注意判断;如果与初审者的看法分歧较大,复审者应充分说明自己的看法及理由。对于初审者由于或是知识不足,或是功力未到,或是工作疏忽等而遗留的问题,复审者应予以解决,进行弥补。对于不符合
质量标准的初审,复审者有权要求初审者返工。对于初审提出的退修或退稿意见,复审者应表明自己的态度。
一般来说,复审者用于某部稿件的时间与精力不及初审者,但他应在审读全部稿件、了解全稿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某些部分进行更为仔细的审读。这就要求复审者站在比初审者更高的层次上,以更高的要求来审视稿件和初审意见,并以复审意见向终审者提供决断依据。
终审
终审又称“决审”,是三审制中的最终一级审稿。终审者主要审查稿件的政治导向与思想倾向,要从较高的角度审视稿件是否有违法律、法规与有关的方针政策,是否有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宗旨和社会道德规范,还要从文化方面考虑稿件是否为浪费人力、财力的平庸之作。同时,要从本单位的专业分工、出书范围、出书特色、种类结构、品牌营造、经济实力诸方面综合考虑是否可行,避免重复出版、毫无特色、比例失调等情况发生。
虽然在三个审级中,终审所花的时间与精力相对最少,但因为终审者的处理意见一般是决定性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般稿件,终审者可以重点抽查部分内容进行审读,重点稿件或内容复杂、难度较大的稿件,应进行全面的审读或约请其他人员审读。在此基础上,终审者才能就稿件的处理提出决定性的意见。终审者首先应对初审者、复审者的审稿意见有全面、充分的了解,并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表示明确的看法。对于不同意见,尤应予以重视,必要时可召集初审、复审者共同商量,相互交流与沟通,以期最终达成共识。
审稿加工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