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时滞问题探微.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时滞问题探微
一、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概念与发生的原因

1、基本概念。西方理论界对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基本概念有两种解释,即狭义货币政策时滞效应和广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
狭义的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实施新的货币政策,到该项政策通过传导机制作用于微观经济组织和个人,并表现出明显效果为止的时间距离。
广义的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是指从经济运行中产生影响货币政策目标的事件或趋势起,到新的货币政策表现出明显效果的时间距离,即货币政策从反应、制定、实施、传导到生效的全部8ttT8过程。广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显然包含了狭义货币政策效应时滞,能更真实的反映货币政策执行情况8 tt t 8. com。
2、货币政策效应时滞发生的原因。
(1)货币作为dddtt货币政策的一种载体,它的综合性同经济的多层次性并非完全8 t tt8. com一致。经济变化是多层次的实物变化,各种因素交互作用既有相互抵消又有相互激励;货币变量变化是综合的价值变化,价值变化对实物变化总有一个传递过程。
(2)有一个认识过程。政策制定者对经济现象的发生,时间,即使再先进的信息收集、传递技术装备,再精明的管理者,时间去处理8tTt8这些问题。
(3)社会心理因素影响。从西方货币政策有效性来看,无论是凯恩斯所认为的通过利息的影响而间接地作用于经济,还是货币学派所设想的影响各种资产的相对益直接作用于经济,他们都承认社会各界对于货币政策变化有一个心理预期过程。

二、货币政策效应时滞的分类

1、内在时滞。采取政策行动开始,到中央银行实际8ttt8采取行动即改变货币政策为止的这一过程。内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经济信息的传递速度、管理当局的预测能力以及政策选择的决策效率。内在时滞有一定向性,与管理体制和工作效率有关,受控性较强。
2、中间。中间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到这些工具对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产生实际8ttt8效果为止的时间距离。中间取决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工具的反应能力与金融市场的敏感度,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等。
3、外在时滞。外在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变动导致. com社会信用活动发生变化,到该变化对社会经济活动产生最大实际8ttt8影响的时间距离。外在时滞是货币政策效应时滞中最受注意部分。外在时滞是一个由社会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企业行为等多重因素综合决定的复杂
变量,其稳定性不强,它的长短取决于货币传导机制,市场的构造和经济控制与管理的程度
,以及整个经济和金融系统的运行及其效率本身等。外在时滞有一定,受控性较差。

三、我国货币政策效应时滞表现特点

1、随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经济周期的关系更为密切,货币因素对经济周期产生了重要。1978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5次周期,相应地,我国货币供应也同样经历了5次周期,并且波动的方向与经济周期的方向(上升与下降)是基本一致的。
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差,内在时滞偏长。西方国家的经验表明,独立性强的中央银行能有效、迅速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其货币政策效应内在时滞较短。我国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重要,对国务院负责,每项货币政策的制定都要国务院批准,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又受到政策工具等客

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时滞问题探微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