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勘探
地震勘探任务
(1)初步确定本区的构造形态、地层产状,初步控制主要断层的落差、产状;
(2)初步确定含煤地层及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的深度和范围;
(3)初步控制新生界覆盖层的厚度与变化。
地震地质条件
本区西部地势较高,冲沟较多,浅地表多有砾、卵石存在,农田存在较多台阶;东部地势较低,比较平坦,但潜水面以上(13m左右)有卵石层和钙质胶结层存在。全区基本全为农作物覆盖,潜水面深度变化较大,大致西深东浅,东部为14m左右。
基岩面和主煤层埋藏深度西小东大,应是两个比较好的反射界面,较好地获得这两个界面的反射波对完成本次任务十分关键。但由于覆盖层较厚,主煤层埋藏深度大,反射波的高频率成分衰减较严重,煤层厚度多数在4m左右,要获得较好的煤层反射波尚有一定难度。综合分析,本区浅部地震地质条件较差,不利于地震波激发。
地震测线布置及工作量
全区布置主测线5条,联络线1条,总长60km。主测线大致垂直于主断裂和地层走向,测线方向120°左右,联络线大致与主测线垂直。主测线西段要能有效地控制青羊口断层,DZ3线和DZ4线通过钻孔陈16孔和陈14孔;为选取合适的工作参数,布置试验点3个,试验物理点25个,低速带调查点21个。-1。
-1
序号
测线号
剖面长度(km)
备注
1
DZ1
2
DZ2
3
DZ3
4
DZ4
5
DZ5
6
DZ6
联络测线
合计:测线6条,总长60km
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
本次地震勘探拟采用检波点距20m,12次覆盖观测系统进行数据采集,仪器使用德国产SUMMIT数字地震仪,检波器使用重庆仪器厂生产的60Hz检波器3串两并面积组合,组内距5m,激发方法采用美国产M18/612型可控震源车2台进行激发。在测区东部可以进行井中炸药激发试验,若能突破钻井关及有效激发地震波,又能减少对农田的危害,可以部分使用炸药震源。
地震勘探按照《煤炭煤层气地震勘探规范》的要求进行。
正式工作前,要在区内适当的位置做采集参数试验,初步拟定工作参数。待选定参数之后,再选2个点进行验证,以确定所选参数对不同地段的适应性,不适当之处再进行试验修改;在施工过程中,若出现记录品质明显变差的情况,再适当地补充试验工作,以保证原始资料质量;仪器回放因素视具体情况而定,但要尽量保持全区的统一。
资料处理既要提高信噪比,又要尽量提高分辨率,要注意保持波组的特征;断层是煤层赋存的主要控制因素,为了尽可能正确的控制断层的位置及产状,资料处理必须搞好偏移归位,以便取得可靠的基础资料用于解释;地震资料解释要遵照从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注重波组特征的分析对比,力争提高定性解释的可靠性和定量解释的精度。
测井工作
测井工作量
设计钻孔要进行数字测井,工程量为1200米实测。应完成如下工作:
(1)确定煤层埋藏深度、厚度、结构和夹矸岩性。
(2)划分钻孔岩性剖面,提供煤、岩层的物性数据。
(3)测定钻孔孔径、顶角、方位角。
(4)简易测温提供地温及岩石力学性质资料。
测井参数方法及质量要求
地震勘探方法技术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