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水道沿线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公示稿)
佛山市规划局
佛山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2008年3月
前言
本次规划范围包括佛山市域的佛山水道全线,西起沙口水闸,东至沙尾桥,,河岸两侧进深约300m的区域(以用地实际范围或道路为界)(包括佛山水道水体面积)。途径两区、五街镇,分别是禅城区张槎街道、禅城区祖庙街道、南海区罗村街道、南海区桂城街道、南海区大沥镇。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为指导,满足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和《广东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指引》关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要求进行编制。
规划区内的防洪排涝、截污工程、给水工程、污水工程、雨水工程、电力工程等相关市政专项规划在沿线各片区范围内已编制完成,因此本次规划不涉及上述的市政专项规划的内容,相关内容可参考以下规划:《汾江两岸综合整治规划》(1999年)、《佛山市供水系统专项规划》(2007年)、《佛山市2+5组团排水专项规划》(2007年)、《佛山市电力系统专项规划》(2007年)、《佛山市中心组团防洪规划》(2007年)、《佛山市排涝规划中心组团片区》(2007年)。
现状概况
佛山水道沿线用地功能结构较为单一,以三类工业用地为主,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所占比例很低,居住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主要集中在中山公园附近区域。此外,沿线的滨水绿地和公共绿地严重不足。总体而言,佛山水道沿线用地功能仍以工业用地为主,现状用地性质与城市滨水区的功能要求产生了矛盾,沿线大量的工业用地面临置换的要求。
目前佛山水道两岸的滨水道路还不完整,局部路段存在瓶颈、线形不顺等问题。现状滨水道路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堤路合一,道路条件较好。例如南海区大沥镇和桂城街道区段内滨水道路、中山公园至文沙大桥区段、郎沙路至南北涌区段南岸的滨水道路;二道路条件一般的堤路。例如罗村街道赛边村沿线、佛山大桥附近、汾江桥至市一中沿线;三是简易堤路,以泥路为主,局部区段被沿线厂房侵占,不能通行。例如佛开高速至佛山大道区段、沙口水闸至郎沙路区段及河心岛两岸。佛山水道滨水区域的可达性很差,现状交通系统不能与周边环境连接成网络,难以达到把人流导向江边的目的,同时两岸的联系还不够紧密。
本区段的公共设施主要集中在中山公园附近,其余地段的公共设施相对匮乏。
规划目标
(1)《佛山市总体规划(2005-2020)》《佛山市禅城区总体规划》、《佛山市南海区罗村片区分区规划》和《佛山市南海区大沥盐步组团总体规划》从上层次对规划范围内的功能定位、用地布局结构、用地性质等宏观层面提供了总体框架。《佛山市防洪排涝规划》和《佛山市电力系统规划》提出了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以上规划是本次综合整治规划的指导性依据。
(2)《佛山水道亮点工程——土地利用与景观规划》、《佛山水道一河两岸城市设计国际竞赛》、《千灯湖广东金融高新技术服务区(二期)规划研究》和《佛山市一环沿线(南海区海八路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在各自研究范围内,对用地功能、滨河绿地建设、景观节点以及堤路建设等中、微观层面提供了相关要求和建议,《佛山市南海区“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和《佛山市禅城区“三旧”改造专项规划》则提出了具体地块的改造建议。以上规划是本次综合整治规划的指引性依据。
(1)总目标
该地区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合理利用和保护佛山水道的自然与文化资源,通过用地调整、结构优化、交通完善、绿地控制等手段,把两岸建设成为景色优美的城市窗口,塑造市民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和富有活力的城市滨水区,实现城市空间、结构、景观的重构和优化。
(2)分项目标
①土地利用方面:整合相关规划,调整沿线用地布局,优化城市滨水空间结构,达到滨水空间“重构”和“共享”的目标;
②道路交通方面:理顺区域交通和区内交通的关系,明确路网的道路等级和红线宽度控制,加强滨水区域的可达性;
③保护与改造方面:充分利用与合理保护规划区内的自然与文化环境资源,提出完善的生态维护和历史建筑保护与改造的规划指引。
④城市形象方面:尊重与发掘该地区自然与文化景观价值,塑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
(1)未来的佛山水道将以水力、景观、生态和为市民提供游憩活动场所等功能为主,同时也具备传承历史文化、承载河运生产、促进城市发展等综合性职能;
(2)佛山水道水质条件较差,沿线大量的工厂企业对河流的生态、景观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对佛山水道水质的治理、保护和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功能是滨水区复兴的前提和基础
佛山水道沿线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重点地段城市设计_精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